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53岁养路工坚守深山33年 累计养护总里程16万公里

中新网邢台5月3日电 (张鹏翔 石晓鹏 翟丽)坚守深山养护公路33年;每天管护盘山公路58.8公里;33年累计养护总里程16万公里……
今年53岁的杨卫东,是河北省内丘县岩南公路养护中心的一名养路工。岩南公路养护中心位于河北省内丘县西部太行山深山区,这里负责养护的省道隆昔线,像一条蜿蜒的长龙,盘踞在太行山上。它东端连着内丘县城,西端通往山西省,是当地山区群众走向外面世界的唯一一条交通大动脉。

53岁的杨卫东1985年来到岩南养护中心,一把铁锨、一支扫帚、一辆手推排子车,开始了他的养路生涯。夏天烈日高悬,冬天寒风刺骨,常年的野外作业,杨卫东承受了自然环境的种种挑战,在崎岖的盘山公路上,一干就是30多个春秋。
3日,笔者来到内丘县岩南公路养护中心,走近杨卫东和他的工友们,去真正了解这些盘山公路上的“清道夫”。
岩南养护中心负责隆昔线内丘县南赛乡石门收费站至山西交界路段的日常养护。这段路是一条倚太行山而建的盘山公路,最低海拔520多米,最高处位于“山峰险峻,惟鹤可度”海拔1800米的鹤度岭隧道。大部分处在峭壁与悬崖之间,坡度陡、弯道多,而杨卫东负责的就是整条隆昔线最为险峻的路段。
在这58.8公里的路段上,杨卫东和工友们一起担负着清路面、搬落石、平路肩、修里程碑……累了,他们就近找块路边石坐下休息,灌一口冷水,啃一口干粮。春天搬落石,夏天清塌方,秋天扫落叶,冬天撒防滑土、融雪盐……每天最少工作八个小时,遇有雨雪天气,为了道路早日畅通,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2016年的夏天,一场连续的强降雨下了两天两夜,隆昔线、平涉线岩南路段多座桥梁被淤泥堵塞,洪水冲毁了道路,山区和县城断了交。杨卫东接到疏通道路的电话命令,连夜带着工友们携带铁锨、铁镐、铁锤等工具,组织铲车、沟机,冒雨赶赴断交路段,清理淤泥、疏通道路。当刚刚清理完一处落石,才走了没多远。忽然山上“轰隆隆”滚下一大堆落石,最大的两块,每块足有二十多吨,正好砸在他们刚刚离去的地方。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杨卫东现在仍心有余悸。

“其实,日常工作中的风吹日晒倒也习惯了,就怕雨雪天气,咱不是怕干活,是怕这行驶在路上的车辆,一旦因为路面障碍物和湿滑出现交通事故,俺们心里不落忍啊。”杨卫东说。
“俺们主任只要是路上出一点状况,不解决彻底,是绝对不会收兵的。”养护工李文库说,记得有一年下大雨,落石堵塞了公路,杨卫东为了早日疏通,连续24天没有回家,大雨冲下的落石和泥土都堵到他家后墙,他就打电话给家里安排了下,直到路段打通,基本恢复通车,才抽空儿回了趟家。
2013年,杨卫东成了岩南养护中心的主任。当了养路“头儿”,岗位仍然在路上。岩南养护中心管护的58.8公里公路大部分是盘山路,杨卫东每天开着微型工程车打个来回。高危路段、跨河桥梁、转弯镜、泄水孔……全路段16座桥梁、26个隐患点,雷打不动的全部仔细巡查一遍。一年365天没有周末、节假日,仅有的3天年假还要两班轮休。33年下来,累计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
“我最自豪的事就是,每天能看着大车小辆安安全全的从我身边经过。我觉得,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负担起这份职责,33年了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我的职业,为此我会坚守下去。”杨卫东说。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养护 路段 深山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