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医生戴着颈托回手术台 激荡互信共情力
【人物】戴着颈托回手术台的医生何跃
【故事】这几天,无数网友为四川遂宁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医生何跃点赞。他戴着颈托上阵做手术,一天连做6台,同事随手拍下的照片在互联网热传。因为长期低头做手术,他患上颈椎间盘突出,前不久刚做完微创治疗。虽然仍处在恢复期,但何跃戴着颈托就回到手术台,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半,连续工作。何跃说,科室医生人手紧张,有些患者从农村过来做手术不容易,等了很多天,我不想让他们等太久。
【点评】
虽然自己有病痛,依旧走上手术台为人医治,只因“不想让他们等太久”,对于一个医生,这或许就是自知患病之疾苦、深感病人求治之心切的共情力,也正是从事这份职业所该有的医者仁心。
把病人当成亲人,把患者感受体察于心,有利于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江苏南京总医院心脏内科的90后护士冯雪,每天身着20斤重的铅衣,让自己“负重”以保障手术成功;山东泰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二科的医生李晓沛,亲手给自己做胃镜手术,只是为了更多地体验患者感受,更好地知道怎么减少病人痛苦。这种医者的将心比心,在散发出职业光辉的同时,也给病患带去许多安慰,让他们多几分安心。
向医者致敬,为白衣点赞,也传递着其中包含的理解与体恤。每当医护人员汗湿衣背、躺地休息的图片被大量转发时,一声声“你们太累了”就在线上线下齐声响起。共情力如此传递,医生的暖心、病患的放心、民众的心疼,就能形成和谐医患关系的合力,融化很长一段时间内积累起来的医患矛盾的坚冰。设身处地为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着想,涓涓暖流定能汇成爱的海洋。
共情力,不仅仅对医患关系殊为宝贵,更可以成为社会生活的润滑剂。广场上,跳舞大妈想着自家孙辈学习,就会自觉调低音量,而年轻人惦记自家老人健康,也会对跳舞报以善意;公交车上,座位留给最需要的人,但看到打拼一天的年轻人坐着睡着了,也不会轻易断定为“自私”……因为换位思考,所以赢得宽容,更能构筑信任。或许,不管我们走得多么快,都不妨稍稍驻足,留出时间整理思绪、留出空间互相感知,共情力不就是美好的另种表达吗?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医生 共情 情力 颈托 手术台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