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小姐妹回顾汶川地震后十年:三个爸爸陪我们长大
本报记者和地震姐妹花冯雪梅、冯小雁的十年情缘
两个重庆“爸爸”陪着我们长大

那一天
地震发生后,在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红旗村,正准备下井的矿工冯邦武侥幸逃脱,两个女儿冯雪梅、冯小雁也幸免于难,妻子却没能逃过一劫,家园也被地震夷为平地。
那一月
2008年5月16日晚,本报记者鞠芝勤在灾区偶遇冯邦武一家,在废墟中读书的冯雪梅,让他“很感动、很震撼”,与姐妹俩结下不解之缘,成为“鞠爸爸”。
在鞠芝勤和重庆恒生手外科医院院长汤青“汤爸爸”的帮助下,姐妹俩来到重庆读书,如今一个即将大专毕业,一个已成为护士开始工作。
这十年
2008年6月,鞠芝勤和汤院长一行,将冯雪梅、冯小雁以及冯邦武接到重庆,两姐妹在九龙坡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涯。
2012年,两姐妹的户口迁到了重庆。
2015年9月,冯雪梅进入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学习。
2018年,冯小雁通过了护士执业考试。
4月21日,周末,对冯雪梅、冯小雁姐妹来说,是团聚的日子。
姐姐冯雪梅从位于江津的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赶了回来,当天要往返。妹妹冯小雁要值班,她上班的恒生手外科医院离家很近,几分钟就到了。父亲冯邦武同在这家医院当保安,大家都说他很勤奋能吃苦,他盘算着,等女儿工作稍稳定,就去按揭一套房……
10年前,一场地震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轨迹,包括冯家两姐妹:她们失去了母亲,老屋成为废墟。10年间,姐妹俩逐渐长大,人生之中多了两个“爸爸”,三个爸爸陪着她们长大。
生活,正在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小姑娘变成了大姑娘
今年,冯雪梅22岁,冯小雁20岁,10年间,两人从小姑娘变成了大姑娘。
冯雪梅开朗一些,她说自己“话比较多”。她学的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还没毕业,一有空就会在学校周围做兼职。妹妹冯小雁安静一些,已经考取了护士执业证书,而且是“一次过”。
一家三口团聚的地方,是位于石坪桥的一处两室一厅房子,由恒生手外科医院提供,10年间,没有收过他们一分钱的房租。房子不算大,但足够父女三人居住——姐妹俩住一屋,分上下铺,雪梅喜欢漫画,房间里有很多漫画的海报。
客厅和卧室里东西很多,但收拾得挺干净。冯邦武当保安之余,也在医院附近收废品,尚能用的桌椅板凳,他会搬回来。近几年,家里条件宽裕些,也添置了新家具。不过,除了休息日,一家人都很少“落屋(回家)”,有空就在外面工作。
“长这么大,接受了太多人的爱心,还是想回报社会。”冯雪梅说,她选的专业就是为了好找工作。冯小雁也一样,想要更快地自立自强起来。
还有两个重庆“爸爸”
10年前,本报记者鞠芝勤、冯超在四川平武县偶遇冯邦武一家,在废墟中读书的冯雪梅让两人“很感动,很震撼”,当即就把随身的钱和物资都给了他们。姐妹二人按照当地习俗,认下了“鞠爸爸”。
在一次采访中,鞠芝勤向恒生手外科医院院长汤青讲述了冯家一家三口的故事。汤青当即决定由医院出面,把这家人接到重庆。在汤青和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冯邦武有了工作,一家三口有了固定的住所,两个女儿逐渐长大,也多了一个“汤爸爸”。
冯邦武说,爱心人士的帮助10年如一日,让他们一家尤为感沛,他们无以为报,点点滴滴都记在心里。10年间,生活、入学、户口等遇到问题,三个爸爸打头阵,一起解决问题。
比如,刚到重庆时,两个孩子没有户口,三人带着介绍信与两个孩子去见时任九龙坡区领导,说明情况后,区领导当即批示,解决了孩子的入学问题。
2012年,医院通过努力,将两个孩子的户口迁到重庆,两姐妹正式成为了重庆人。

灾难
2008年5月12日,每每回忆起这一天,冯邦武一开始还能正常表达,然后就开始啜泣,最后跟两个女儿一样,只剩下掩面而泣。
冯邦武当时是矿工,地震那天下午,工友们都下井了,他决定先抽一支烟解乏。一支烟还没抽完,就听到滚石头的声音,响动越来越大,矿洞开始变形,冯邦武最初还想救人,到后面却自顾不暇。
逃出来后,冯邦武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回家,此时已无路可走,只得到处搜寻,他在家附近的地里发现了妻子,“头上被砸了一个大洞,已然气绝”。
仅存的人不知道哪里去,也不知道怎么办。后来才知道,冯邦武所在的四川平武县南坝镇红旗村,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
冯邦武一片慌乱,来不及安葬亡妻,匆匆往学校跑,直到听到孩子的哭声,他心头才“一块石头落了地”。
白光
地震后的几天里,冯邦武带着冯雪梅、冯小雁,离开满是废墟的红旗村,随着受灾的人流走。
在河坝边的一个垭口,他们用芭蕉叶和木条搭建了一个窝棚,住了几天几夜。
5月16日晚,冯雪梅在废墟中找到几本语文课本,震前,她在上六年级,成绩还可以,很喜欢语文。回到窝棚后,“觉得没啥事做”,她翻开地震前学到的内容,轻声朗诵起来。
咔嚓咔嚓,帐篷外传来的快门声和白色的闪光,把冯雪梅吓了一跳,“小妹妹,不要怕,我是记者,你继续读书。”冯雪梅没见过照相机,不懂那一道白光是干啥的(那时候,她甚至连电风扇都没见过),只觉得很神奇,也不知道“记者叔叔”在干啥。
当时是本报记者鞠芝勤、冯超抵达灾区的第三天,“第一次听到有读书声,确实很震撼,很感动。”两人留下身上所有的钱,连夜赶回绵阳发稿。走到一半,两人发现后备厢有方便面、矿泉水、香蕉等,一拍脑袋,“钱有什么用,这些才最重要!”又驱车赶回,把这些物资尽数分发给灾民。
记者的重返,让大伙很激动,冯雪梅、冯小雁也惊呆了,她们身在山村,连香蕉都没有见过,这几天,都是靠烤土豆度日。鞠芝勤让她们“感觉特别亲切、安全”。临走前,鞠芝勤给两个小女孩留下一张名片:“以后你们遇到困难可以联系我。”
有人提议,按照当地的习俗,两个小丫头认鞠芝勤为义父。
来渝
一个多月后,冯雪梅给鞠芝勤打了一个电话:“鞠爸爸,我想读书!”
那时候,南坝镇还没恢复教学秩序,冯邦武想办法找了一个二手老人机,冯雪梅照着鞠芝勤名片上的号码拨打了过去。
在当时,要读书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来重庆,在重庆读书。
在回来的时候,鞠芝勤就一直在思考该如何帮助这对小小姐妹,并且有了初步预案。
他征询了姐妹俩及冯邦武的意见,一家三口都表示“愿意来重庆”。鞠芝勤让他们保持通讯畅通,“过几天来接你们”。
平武县位于成都以北300公里,很多地方不通高速,鞠芝勤和恒生手外科医院人员一行,开了医院最好的一辆车赶到南坝镇,带着姐妹俩来到重庆。
冯雪梅还记得,自己到重庆的第一所学校是在九龙坡,读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对自己很照顾,经常问她听得懂不、听得进不。重庆的学校跟老家的小学比起来,“很大,同学很多,我有些害羞,自我介绍时很紧张”。
亲人
冯邦武在恒生手外科医院当保安,他话不多,工作也很踏实,曾连续三年获得先进工作者的称号,现在正在攒钱买房。
医院为冯雪梅、冯小雁提供了学费、生活补助,每天还可以到医院吃免费午饭。“承诺要照顾(姐妹花)到成人、成才,就一定做到底!”医院院长汤青说。
10年间,汤青和冯家三口更像是亲人。逢年过节,汤青都会把亲戚的小孩叫来,和姐妹俩一起吃饭,发个红包,“在心里,已把她们(姐妹花)当成了自己的娃娃”。
逢年过节,《重庆晨报》原总编辑张永才都会给姐妹花送上节日问候,并帮她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爱心人士将寿宴收到的钱捐给冯家,作为学费和生活补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来,汇成了一股暖流。
本报记者 张旭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姐妹 雪梅 冯雪 冯邦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