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云南:绿色发展已成经济转型新坐标
云南是生态资源大省,是动植物王国。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是云南省多年来努力探索解答的命题。今年1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又提出打好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和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推动云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三张牌”,成为云南在新时代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的生动实践。
亮出绿色发展“三张牌”
“扬长避短,彰显特色,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形成几个新的千亿元产业。”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在今年1月云南省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三张牌’的共同特点,是让‘绿色’成为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阮成发于今年3月6日在全国两会云南代表团开放日上再次强调云南要打造“三张牌”。
云南省打绿色“三张牌”的底气来自于丰富的生态资源。云南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目前林地面积达3.91亿亩,居全国第二;森林蓄积率18.9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森林覆盖率59.3%,居全国第七。云南水电资源可开发量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电力装机在全国排第6位。
令人耳目一新的“三张牌”在今年云南省两会和全国两会上引起云南代表委员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热议“三张牌”如何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学林认为:“云南提出‘三张牌’,是因为云南有绿色生态优势,尤其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础,发展绿色食品有竞争优势,打‘三张牌’能实现云南弯道超车,与人们对高质量美好生活的需求相吻合,与时代的要求相吻合。”
云南各州市积极结合当地实际围绕“三张牌”推进绿色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临沧市市长张之正对记者说:“临沧去年刚被评为全国森林城市,有良好条件打‘三张牌’,发展绿色能源有丰富的水电、风能、太阳能资源,发展绿色食品有茶叶、坚果、核桃等特色产业,建设健康生活目的地有良好的气候、温泉和茂密的森林。”
“普洱是北回归线上的一块绿洲,是全国首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森林覆盖率68.8%。要把普洱的绿色优势变成发展优势,靠发展清洁能源、高原特色农业、大健康旅游和绿色工业来打‘三张牌’。”全国人大代表、普洱市市长杨照辉说。
绿色高原如何产绿色食品
10万余棵红花玉兰、马鞭草、玫瑰、金丝柚、美国樱桃等苗木在石漠化的丘陵上茁壮生长,鲜花竞相开放;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正在自动喷灌;蕴含高科技的绿色未来中心、雨水收集与活化系统等初现雏形……这是4月初记者在云南文山州砚山县中澳生物资源可持续性研究与发展工程中心看到的场景。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这里进行“从土壤到餐桌”的有机农业体系及管理模式的研究,希望建成具有科研成果展示、观光体验、科普等功能的生态农业园。
“要发展绿色食品,要保证食品安全健康,首先土壤要健康,现在土壤污染很严重,我们从改良土壤入手,不用化肥和农药,使用我们研制的浓缩有机肥,产学研合作创新。”该发展工程中心的牵头人、澳籍华人科学家阳云博士说。
“砚山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也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县有71万亩蔬菜种植基地,我们靠源头管理、标准化种植、物理防控虫害、对所有农产品定性定量检测等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砚山县农业局局长杨波告诉记者。
在云雾缭绕的楚雄州双柏县白竹山自然保护区边缘南坡,千亩茶园层层叠叠。白竹山茶业公司技术总监姚知本说:“茶园在海拔2300米处,气候好、植被好、土壤好,就产好茶。”
据了解,云南拥有国家驰名商标农产品21个,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2000多个,花卉、普洱茶、三七等区域性品牌闻名海内外,核桃和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全球第一,农产品出口额多年稳居西部省份第一。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存在规模小、品牌影响力不大、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云南如何突破这些瓶颈?
“生态、人文、科技就是绿色食品牌的底牌。云南农产品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不能只抓种植,要在深加工上下功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量化绿色指标使云南绿色食品更具有推广价值。”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教授告诉记者。盛军研究普洱茶10年,去年针对“普洱茶致癌”观点,率领科研团队很快拿出有力的科学证据进行公开批驳。现在他又率团队进行核桃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他认为通过科技推动全省种植面积达4300万亩的核桃产业,具有树立大品牌推进大产业的潜力。
云南省农业厅厅长王敏正表示,云南具有综合立体型气候和多样性品种的独特优势,拥有优质的水源、光照、空气和土壤,为云南打好“绿色食品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目前云南农业部门正在开展产业结构优化行动、绿色生产推进行动、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绿色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和绿色品牌创建行动,努力打造“绿色食品牌”。
彩云之南如何成健康生活目的地
在砚山县苗乡三七种植基地,在三层防护网的下面,一片片一尺多高的三七生机勃勃地伸展着绿色的枝叶,透过防护网的缕缕阳光轻柔地洒在三七枝叶和地上的松叶上。
“我们与文山三七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在这里研究解决三七连作障碍和农残问题,进行无公害种植和林下种植,让三七减少农残甚至没有农残。”苗乡三七种植基地技术专家魏富刚近日对记者说。
“目前云南对三七的研究在全国中药材中走在前列,先后制定了三七的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促进了三七规范化种植、加工和贸易,是云南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成果。”文山三七研究院党委书记冯光泉说。
曾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的云南省政府副省长李玛琳表示,云南正在推进中医药与养生、养老、旅游等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中医药走出去,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传统医药医疗服务、教学、科研基地,建设2到3所海外中医中心。
据了解,云南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就是要发展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重点建设集医疗、研发、教育、康养于一体的医疗产业综合体,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抓手推进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吸引海内外游客到云南来旅游、定居、生活,“让云南人健康起来、让想健康的人到云南来”。
据云南省旅游发展委主任余繁介绍,去年有5.73亿人次在云南旅游,约60%的游客为省外游客,今年起要推动77个县按照全域旅游的要求来开展旅游开发,通过市场整治和智慧旅游建设——“一部手机游云南”,使云南真正成为一个大景区。“打造健康生活旅游目的地,就是满足日益增长的来滇旅游的海内外游客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余繁说。
张勇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云南 发展 绿色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