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诺奖的“看家本领”与“特异功能”
你可以不信诺贝尔文学奖推动人类文明演进的不朽贡献,但你得承认:作为当今最受世人推崇的文化奖项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年始颁以来,迄今尚无一项文学奖影响堪与比肩伯仲。瑞典文学院5月4日宣布,今年将取消颁发2018年诺奖,2019年将恢复颁发,届时可能产生两位得主。此乃二次大战结束以来,该院首次作出类似决定,理所当然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件。
举凡任何一种奖项,都回避不了为何评、谁来评、如何评三个本初命题。诺奖之所以成为诺奖,自然有其与生俱来的“看家本领”。根据诺贝尔1895年遗嘱,该奖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作为“特立独行”的评奖机构,瑞典文学院完全独立于政府组织,整体上向来避免形成干预政治倾向。文学院院士均为著名作家、学者,一般皆精通四、五门外语。由是,使他们具备了审视他族文学不单依赖译本的内功绝技。
比如,院士中唯一汉学家马悦然,就最先将中国古典名著译为瑞典文,并向西方介绍中国先秦诸子著作,中国诺奖得主莫言瑞典文翻译者正是其学生。我听说过严谨的评选规则,但没见过严谨得近乎苛刻的诺奖规则。多年来,之所以有局外人误认诺奖评选过程神秘,其实是因为他们对规则陌生无知。比如,章程规定,各国文学院院士、大学和其他高等学校文学史和语文教授、历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各国作家协会主席才有权推荐候选人,本人申请不予考虑。再比如,选拔特别强调获奖者独立价值,不见得与国家意识形态干系挂钩。评选还设定了初选、复选、决选、颁奖、公告等严密程序。评委恪守“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则保障了诺奖的纯粹和成色。
1989年,瑞典文学院爆发200年来最大争议。由于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下令追杀《撒旦诗篇》作者拉什迪引发举世震惊,瑞典各文化团体尤其是作家纷纷发表抗议声明,瑞典文学院院士基本道义倾向虽支持拉什迪,但多数院士仍以文学院不应干预政治为由,拒绝以文学院名义发表声明的提议,以至3名院士愤而辞职。耐人寻味的是,此次危机非但未能折损诺奖声誉,反而擢升了其公信力指数。
当然,对任何一种奖项而言,哪怕它已具备与生俱来的规则先天优势,也没有谁能保证这种优势可以一劳永逸,诺奖也不例外。事实上,诺奖之所以能让信誉经久保鲜,恰恰不是因为先天机体优势,而是得益于后天持续改进的自愈机能。比如,基于过往教训,就对规则进行过修正,改为在评选操作中,首次获提名者一般先遭淘汰,政府高官或前政府高官基本难获通过;在初选阶段,评委会有时会就某些不熟悉作品征求专家意见,或为某些缺乏适当译本作品安排紧急翻译,等等。如此这般,既保障了评选免罹公权力潜规则强奸,又捍卫了既定显规则的尊严和正义。
事实上,本次瑞典文学院做出停颁决定,并非由于缺少名实相配的优秀作家,而是缘于该院一名女院士丈夫涉嫌“性丑闻”引发众怒,导致多名成员辞职,致使院方陷入信任危机。此举剑指性侵风波,旨在恢复公众信任。类似决定并非孤例,诺奖史上就有过5次。作如是观,与其说这是一场危机公关,毋宁谓之是一次自愈机能的内生启动。我注意到,随着事态发展,针对“院士终身制”积弊,国王、瑞典学院赞助人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宣布革除之。随着国王介入,外界普遍看好并乐期这场危机,将转“危”为“安”,化“危”为“机”。在我眼中,这是诺奖自愈机能的又一次“临床”成功。
假若说,诺奖长盛不衰的机体优势可谓先天“看家本领”,那么,诺奖长盛不衰的自愈机能则堪称后天“特异功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恐怕,这既是诺奖长盛不衰的成功秘诀,更是留给各国类似奖项的普适昭示。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诺奖 文学院 看家本领 瑞典文 院士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