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赴鄂考察报告:一座城市转型升级带来的启示
绿树环抱,满目葱茏,如果不是眼前这壮观的矿业峡谷留下了当年铁矿开采的历史痕迹,委员们也许很难想象,这秀美的环境,与一座历史悠久的铁矿有怎样的关联。
资料图为中国首个国家级矿山公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园内雕塑 新华网 欧阳小洁摄
10日,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一行来到黄石国家矿山遗址,一面感慨这里绝佳的自然生态环境,一面回顾这座铁矿历经千年开掘、百年风云的传奇故事:从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在此冶铁“锻刀”,到隋朝大业年间设炉“铸币”,再到洋务运动时期兴办钢铁,建成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从历经日本掠采,到重建开采成为共和国“工业粮仓”,再到深部开采、治理环境,建成亚洲最大硬岩绿化复垦基地,成为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被评为国家4A景区……
“以前也参观过一些铁矿,它们在完成历史使命之后大多被闲置,这里将遗址充分利用,进行升级改造发展旅游,既有知识趣味性,也有教育功能,非常值得肯定。”詹洪良委员说。
黄石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从商周铜都,到汉宋铁镇,再到近代工业摇篮,留下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大冶铁矿遗址、华新水泥旧址、汉冶萍煤铁厂旧址“四大”工业遗址。
利用历史资源开展工业旅游之外,传统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也吸引了委员的关注。
在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特钢“棒”全自动生产车间,随着机器轰鸣的声音,一根根特钢“棒”由粗到细,流程化自动生产,引得委员们纷纷摄像拍照。
“看到这么先进的技术,真是为我们国家的科技进步感到骄傲自豪。”杨志红委员曾经历过小时候捡拾废铁的日子,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钢铁生产还只是很原始的模式,更别说生产特钢了。“从钢铁的生产,我可以说是见证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钢铁企业之一,其前身大冶钢铁厂是清末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由于港资收购,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成立并走上发展快车道。
从航天用钢到铁路用钢,从中国第一根飞机大梁到中国第一架“歼十”“飞豹”,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神舟系列飞船的上天到“嫦娥”奔月,再到“天宫”发射升空,委员们看到,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为中国特钢创造了多个第一。
在航天用钢展板前,霍启刚委员驻足良久。“香港以服务业为主,很少有工业。我以前考察包括钢铁在内的工业企业,总是从商业的角度考虑合作的可能性。”此次了解到特钢的诸多用途,让他有了另一种思考角度。“世界贸易战让我们看到,创新科技成为核心竞争力,而创新科技需要长时间系统地培养。在这里,我既为国家创新科技发展感到骄傲,也更加意识到创新科技对于国家发展,甚至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
老铁矿焕发新生机,这既是创新科技带来的产业升级,也是内地传统产业与香港合作的成功样本。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港资的进入让钢铁这一传统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未来,香港与内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合作还有巨大空间。”霍启刚说,香港在金融、企业管理以及国际交流化方面有突出优势,这些正是内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的。过去,香港与内地的合作集中在珠三角、北上广等地区,未来,也应该多关注湖北这样的中部地区,更好地发挥香港所长,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香港力量。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升级 转型 铁矿 钢铁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