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乡村组织振兴夯实发展基石
编者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当前,新疆的乡村振兴步伐正有力迈进,围绕着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有序进行等关键点,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积极行动。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王兴瑞报道)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近年来,新疆各地持续发力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人才储备,乡村建设根基渐牢。同时,各地结合自治、法治、德治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不断显现新的面貌。
乡村组织基石更牢固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看支部。乡村组织振兴,离不开一个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
在新疆,基层组织坚强有力,与“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一年接着一年干”的扎实工作密不可分。各工作队使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党的“神经末梢”延伸到了基层“最后一公里”。村党支部的公信力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提升了,村里的精神风貌转变了。这两年,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吉格代力克村的村民们就不断感受到这样的新变化,这得益于,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坚持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核心工作来抓。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村党支部的作用发挥好了,才能像吸铁石一样把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近日,自治区环保厅驻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吉格代力克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孙建新说。
数据显示,2017年,全区各驻村工作队协助调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452人,班子成员11545人。8314名驻村工作队队长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613名工作队队员兼任村民小组第一组长……
大量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乡村组织的“领头羊”。正是由于基层组织骨干力量持续强化,新疆乡村才能持续汲取来自坚强组织的动力。
去冬今春,自治区在农闲期间为南疆四地州集中培训村级储备年轻干部1万名。这是自治区党委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要求,夯实农村基础的长远之策。
在这一轮培训中,28岁的努尔妮萨罕·麦提图尔荪当选为民丰县尼雅乡幸福村的妇女主任。她说:“我一定在村里安身、安心、安业,努力做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好干部。”
阿克陶县巴仁乡党委书记玉麦尔江·买买提明说:“我们建立了下沉干部与新选任村干部结对帮扶机制,以帮助新选配的村干部能尽快胜任工作。”
乡村治理迈上新台阶
基层组织建设为广大乡村夯实了治理基础,多样化的方式则为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气象。按照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自治、法治、德治三者要有机结合,乡村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村规民约本来是乡村治理的传统形式,在新时代,“老办法”增添了新内涵,成为乡村自治的良好载体。
近日,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小土古里村召开了一次特别的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们领到了崭新的《村规民约》手册。早在今年1月,该村就通过“四议两公开”的方式收集村民意见,对旧的村规民约进行完善。新的《村规民约》立足于现代乡村治理,规定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五大方面41条内容。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村里也要有村规。新的村规民约都是经过讨论后通过的,大家都很赞成。相信在村规民约的约束下,我们村里的风气会更加文明。”小土古里村村民周静说。
与此同时,法治理念在广大乡村越来越普及,与乡村不断传承的德治体系相辅相成、有机融合,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注入了生动活力。
4月22日是世界法律日。这一天,塔城地区额敏县司法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了该县郊区乡八一片区,为村民们普及法律知识。
开展讲座、入户走访、解答问题,工作人员通过不同形式为村民们讲授常用法律知识,针对农村经常出现的法律纠纷,工作人员还着重为大家讲解了婚姻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的重点内容。八一片区巴尔鲁克库热一村村民李新红听完讲座后说:“对我们农村妇女来说,学法、懂法尤其重要,法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基层党组织强壮乡村根基,现代治理体系为乡村输入“活血”,新疆广袤的乡村由此枝叶伸展,不断展现新气象。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乡村 振兴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