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企业招聘设共享“黑名单” 不少求职者不知被拉黑
有企业在招聘时设置“黑名单”并共享,不少劳动者求职时四处碰壁却不明真相
【焦点】一些行业内被“悄悄拉黑”
北京某高校应届毕业生李启铭也许想不到,在一次求职后,自己可能会被行业内多名HR“拉黑”。

“怎么还有如此不靠谱的求职者!”近日,负责面试李启铭的HR把他的简历发到了一个由500人组成的广告行业HR微信群里,并在群里通报了他在此次招聘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面试迟到,行为浮躁,好不容易跟他谈妥了薪资却被‘放了鸽子’……”鉴于这些“劣迹”,群内不少HR发言表示将把他“拉黑”,一旦真的被“拉黑”,他的求职简历将可能被这些广告公司“过滤”掉。
北京职工李旭也在“不知不觉”中上了“黑名单”。因为与上家单位有过劳动纠纷,李旭再求职时被多家单位拒绝。
企业招聘用人有规矩,那么制定规矩是否应该有“规矩”?有“污点”的劳动者该不该遭到行业“封杀”。
“黑名单”会时时更新
每天查阅微信群里的简历,已成为王君从业多年以来养成的习惯。王君是某知名奢侈品牌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她的手机里有40多个行业微信群,几乎每天都有HR在群里分享求职者的简历信息。
“这些求职者已经过群里HR的初步筛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自己去网上筛选简历要高效得多。”王君说,“这一方面是便于选拔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在‘不靠谱’的求职者身上浪费时间。”
从业10年,王君有自己用人的“黑名单”。
“在与公司岗位需求吻合的前提下,与前公司发生劳动纠纷,或在行业微信群内风评较差,做出过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的求职者,一概不予考虑。”王君说。
“我的‘黑名单’会时时更新。”王君告诉记者,一些求职者即使过了面试关,在背景调查阶段若发现上述问题,仍会被她更新到名单中。
多年的招聘经验让王君心生“圈子太小”的感慨,她认为,这意味着,有“瑕疵”的求职者难逃调查。“有时候,求职者刚从上家企业离职,我们就能即时收到消息。”
比起王君以人脉资源网搭建的“黑名单”,一些企业则形成了“黑名单”制度。
北京某知名互联网企业HR张崇若想获取企业“黑名单”,只需用鼠标在招聘系统上轻轻点击几下。由于公司规模较大,涉及业务众多,为便于统一管理,该企业自主研发设计了招聘系统。据张崇介绍,这套系统里设有专门的“黑名单”功能,供HR对求职者简历进行备注说明。当备注过的简历再发到招聘系统且被HR查看时,系统便会自动提示之前所填写的备注。“态度不端正”,这是张崇最近看到的一个简历评语,这份简历很快被直接“过滤”。
维权成了求职“污点”
“流动率较高的行业往往存在用人‘黑名单’,如零售、旅游、IT行业等。这些职业的再生存能力相对差,离开行业,很难跨行业发展。”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杨保全坦言,企业设置用人“黑名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排除掉有‘污点’的求职者,能避免公司利益受到损失,是防患于未然。”王君说。
北京某科技公司的HR张明则认为,所谓的“污点”并没有那么绝对,企业应对求职者多份耐心,不能事先戴上“有色眼镜”。
事实上,一些变味的“黑名单”正在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日前,一则5月9日视频网站爱奇艺某员工回复“面试邀约”的邮件截图曝光。邮件显示,该员工在面试完某求职者后,备注称某地的求职者要直接“过滤”,不少网友指责此举存在地域歧视。5月11日,爱奇艺招聘官方微博回应称,已辞退相关当事人,并对因用人不当造成的不良影响,向公众道歉。
2017年,单位以不胜任工作为由,单方解除了与李旭的劳动合同,但是并没有拿出证据,此前也未进行调岗或培训。李旭决定打官司。从劳动仲裁、两审诉讼耗时8个月,二审经过调解,单位赔了李旭5万元。
这期间,李旭重新求职屡次碰壁。他辗转打听,终于从一个HR朋友那得知了真相。
“朋友告诉我,即使我通过了新单位的面试,新单位做背景调查,原单位的HR会对我的工作表现给予负面评价,并着重提到我与公司发生纠纷的情形。”李旭认为,这最终导致多家新单位放弃了对他的录用。
为了“逃避”背景调查,李旭最后降薪去了一家小公司。再回忆起这段经历,他依然感到不解:“我为自己的权利据理力争,怎么反倒成为求职‘污点’”?
“拉黑”行为披上“隐形衣”
“设置‘黑名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于设置标准、具体设置情形等,应该有行业标准或统一性规范。”杨保全说。
杨保全认为,对于严重违纪、违法、损害公司利益等、录用可能存在隐患的员工,可以为保护公司权利而不考虑录用。“但是,对于与前公司产生劳动争议,或者员工属于正当维权的情形,则不应该设置‘黑名单’,如果以和工作没有关联的标准,随意给求职者贴标签,则剥夺了特定群体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机会,涉嫌就业歧视,更应明令禁止。”杨保全说。
“公开传播劳动者求职信息,给劳动者贴上各种负面标签,甚至进行丑化,涉嫌侵害劳动者隐私权、名誉权等。”虽然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禁止企业“黑名单”,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沈建峰表示,HR行使招聘权利应有边界。
沈建峰认为,如今HR的一些“拉黑”行为披上了“隐形衣”。“现行法并不要求用人单位向劳动者说明未被录用的理由,这就容易导致隐性就业歧视的增多。”
杨保全呼吁,应对此类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管。“如果行业联盟或公司间建立‘黑名单’时无法对‘污点’记录进行审核,而单凭公司上传相关证据或由个人进行举证,将很难保证名单的公平公正。因此,在制定规则的程序上,最好通过行业协会统筹协调,且在有政府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他建议,应有工会等相关部门对此进行监督,规范求职者进入企业“黑名单”的条件、标准等。
某些以“黑名单”作为威胁员工“杀手锏”的公司也可能会登上求职者的“黑名单”。“企业设置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黑名单’,会影响求职者对公司诚信的评价,进而影响公司的声誉和社会形象。”杨保全说,“不过,很多劳动者求职时四处碰壁,但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已被‘拉黑’,就更谈不上维权了。”
(李启铭、王君、张崇、张明、李旭为化名)
编辑:杨岚
关键词:求职 黑名单 企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