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留住“诗意的栖居”满足“远方的惊喜”
保护已经成为共识,但对作为历史文脉存续、文化记忆传承的名城名镇如何加以保护和利用,却一直是各地当下面临的一个难题。在25日全国政协召开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不少委员对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说出了自己的思考。
来自相关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被邀请列席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他们和全国政协办公厅相关领导坐在一起,在分会场的大屏幕前观看会议视频直播。 人民政协报记者 齐波 摄
无论是保护还是利用,最重要的是如何留住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灵魂,保护和发展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核心价值。但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
“现在有些地方近似运动式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改造,大拆大建、拆真建假、拆旧建新,其实是在破坏原有的居住生态。”通过对地方的调研,吴洪亮委员发现,那些被我们定义为“诗意的栖居”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城镇变成了布景,生活变成了表演。
在新形势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与旅游有关。“我们发现模式化的古城镇改造已然启动,开始趋同。试想游客到一个遥远的地方是希冀有惊喜的,但如果看到的都一样,这个‘远方’又何必去呢?”吴洪亮的话让与会人员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现在一些地方许多崭新的‘古镇’如雨后春笋,与‘千篇一律的城市改造’患了一样的病。”和吴洪亮委员一样,刘恒常委表达了同样的担心。刘恒认为,一个地方的魅力主要取决于特色,但过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却抹杀了建筑自己的特点,消弭了特色,造成了某种破坏,需要引起注意。
在“保护优先”前提下,要让一座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真正“活”起来,需要让其自身具有良好的造血功能。当前,各地普遍做法是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单一的旅游观光无法保障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得好。吴洪亮委员认为,应该引导可持续的、新的增长点,就是要“创造性转化与创造性提高”。如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中国乌镇戏剧节等范例,都因一个项目带动了整个城市、城镇,成为全球关注的品牌。“其内核是因地制宜生发出独一无二的创意、管理运营模式与国际化的高视点。这样才能找到历史与当下与未来的结合点,让‘诗意的栖居’不是梦想,使‘远方的惊喜’不会落空。”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诗意的栖居 历史文化 留住 远方的惊喜 保护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