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人才争夺战 抢得来更要留得住
人才争夺战 抢得来更要留得住
5月24日,四川“高调”进入人才争夺“战场”。当天的四川人才新政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两个重要文件:《关于大力引进海外人才、加快建设高端人才汇聚高地的实施意见》《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实施办法》。
其实,自去年以来,一场不见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在二三线城市间大面积爆发,西安、武汉、长沙、南京等城市,纷纷抛出诱人的“政策红包”:宽松落户、就业创业激励、优惠住房政策……
周翔宇在这场“大战”中是幸运的。
5月16日,天津出台“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在津无工作、无房、无社保,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全日制高校毕业本科生可“零门槛”直接落户。
原本在北京北四环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的周翔宇,凭借自己做程序员的专业优势,在当时被刷爆的“天津公安”APP上,于5月18日顺利拿到准迁证。后来看媒体报道他才知道,短短20个小时,就有30万外地人申请成为“天津人”。有媒体说这个数字是空前的。
目前,这场“大战”还在继续。其内在动因是什么,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抢人”动因 产业需要和人口红利减少
“城市的活力总是和高素质的青年人力资源捆绑在一起的。现在各个城市抢人的动因,一是产业发展需要,再就是应对老龄化,人口红利减少。”5月26日,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孙锐表示,新城市、新产业和新人才是“对偶”关系,相互需要、相互捆绑,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但是,当前大多数城市采取的政策重点其实不是人才,而是人力资源,抢夺对象主要是大学毕业生。人才主要指已经作出创造性贡献的,大学生主要是人力资源,还谈不上人才。
“但毋庸置疑,只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才能推动城市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孙锐说,面临着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新出生人口比率下降,以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总量是一定的,这意味着,谁下手晚,后面就抢不到了,这会给城市后续发展带来问题。
张轮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学校人才办公室任职。在他看来,人,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最核心的资源,“抢人大战”的真正动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地方政府对于“人”前所未有的重视。
孙锐认为,当前的人才争夺大战,是在创新驱动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各地人才意识日益增强,争抢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抉择。
产业引领 人才要与产业深度融合
人才工作不进则退,不改革就落后,不创新就落伍。尽管此次抢人大战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但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的争夺素来是最为激烈的。
面对中心城市人才集聚的“虹吸效应”,面对人才政策和投入比拼的白热化,孙锐表示,二三线城市必须重视和把握人才竞争的新动向、新特点、新规律,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人才竞争策略。
“比如说强化产业引领,推进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孙锐说,人才工作要与产业、项目、资本、资源禀赋对接,与区域战略布局对接,才能显现其工作价值和意义。硅谷的企业与大学人才互动机制,以色列遍布全国的创新服务中介、技术转移公司等,均有力推动了产业与人才的无缝对接。
在国内,苏州新加坡园区、武汉东湖、深圳前海分别瞄准生物制药、光学通讯以及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建设了独墅湖国际科教园区、“千人计划”集聚园区和香港大学生创业平台,积极引入外部高端智力资源,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催化剂。
具有基础资源的地区,则应围绕深化与国际国内人才创新高地的联动发展,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重大项目平台和创新创意综合体,构建区域产业特色“创意核”,推动实质性政产学研合作,促进国内外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人才。”孙锐强调。
确实,此前记者采访过的案例就印证了上述观点。
安徽铜陵是皖南的一座小城,因铜而得名。如今,却资源枯竭,面临着转型。高维林,世界铜合金研发领域顶尖人才,在日本工作20多年,开发出多种新合金,拥有几十项专利。正是在与铜陵的接触中,让他悄悄萌生了回国创业的念头。
“回国创业地和创业形式有很多种选择,从尽快实现产业化角度讲,铜陵在铜产业环境上,是最适合发展的。”如今已是铜陵高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高维林说。
“高维林团队的引进推动了铜陵市铜板带产品向高、精、尖、专发展,带动铜加工技术水平提升,促进了整个铜产业转型升级。”铜陵市委副书记单向前说。截至2016年,铜陵市铜基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达700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
生态环境 高质量竞争的核心
“城市发展不仅要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孙锐说,现在很多城市只是关注到了前期的吸引阶段,但究竟人才能不能用得好、留得住,得有后面的配套措施。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城市对人才的争夺需要理性,并不是什么样的人才都要积极争抢,也不能不惜一切代价去吸引人才,而是要提供相应匹配条件去吸引人才。抢到人才并不是关键,留住人才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
孙锐表示,这就需要树立生态竞争意识,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治本之策。当前,国内外创新创业高地的人才竞争,已从单靠优惠政策比拼,靠打“价格战”“政策战”,逐步演变为“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
“人才生态环境竞争是高质量竞争的核心,健全完善区域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才是真正能够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关键。”孙锐说,打造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仅强调高科技前沿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布局,更强调创新创意社区、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新型专业孵化器、专业协会与中介组织、休闲场所等建设,同时,要在落户、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为人才工作、生活、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在张轮看来,“抢”人并无更多良策,真正可持续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人才可持续成长与增值的环境,以及各类人才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好了,“花香蜂自来”,何需“强抢”?
“再就是,人才关键还不是‘抢’来就算数了,而是需要使用好、‘保养’好,天下英才既需要‘聚’之,更需要‘用’之。在抢人的过程中,不能为了抢而抢,否则会造成人才浪费,既耽误个人发展,也耽误城市转型。这个过程中,既需要‘理性’,也需要‘理才’。”张轮强调。
题图王文旭是“抢人大战”中的又一位幸运者。5月17日,25岁的王文旭通过手机成功提交“海河英才”计划的落户申请。
本报记者 付丽丽
编辑:秦云
关键词:人才争夺战 创新 留得住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