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我国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工作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王立彬、高敬)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底线和生命线,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工作全面推进,在顶层设计、基层实践上都取得积极进展。
记者近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自2017年2月中央发布《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层面不断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的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技术规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履行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主体责任,生态保护红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京津冀3省(市)、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15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山西等其他16省份划定方案已初步形成。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相关省份共同努力,采取国家顶层设计指导、地方组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在科学评估、部门协调、规划协调、区域协调、陆海统筹的基础上,经专家论证和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审核,完成了京津冀3省(市)、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15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启动建设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2017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项目,总投资2.8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将于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数据库已完成设计,录入数据4类67种,数据总量23.6TB。部分成果在“绿盾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中得到了查验和运用。
研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配套管理政策。出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等指导性文件。研究起草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管理原则和监管框架等,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即将征求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意见。
据介绍,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加快推动山西等其他16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在今年年底前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技术规程》,在北京等15省份启动勘界定标试点,选择典型地区开展试点,打桩定界,树立标识标牌。同时,详细调查生态保护区域基础信息,建立县域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加快制定并发布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推动建立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为严守国家生态安全底线和生命线提供制度保障。
编辑:秦云
关键词:生态保护红线工作 生态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