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不以审美为基础的收藏要不得
各个艺术机构都在炒与自己利益相关的画家,没有几个能炒出来,好画家如果能炒出来,那么瓜子厂老板最有资格做经纪人。有的美协画院有一官半职的人,自己炒自己的画,炒子女的画,唯怕位置下来后日子没现在好,提前做好工作,防患于未然。自己炒自己很是累人,有自以为是、自吹自擂、自我膨胀、自说自话之嫌,但江湖上依然不缺如此能人。高明的炒手很难找到,所以自己炒自己吹些牛皮也无可厚非。
有的作品机构在做,做得不温不火、风花雪月似的,倒让人比较尊敬,这个圈毕竟不是娱乐圈、基金股市圈,不兴一夜暴富的。有人帮你炒,不管炒得香不香,省去你很多事,这便是福气,能保证生活,能提升学术地位,名利双收,何乐不为?人家炒总比自己炒上品位。炒艺术犹如炖汤,时间长慢慢炖这锅汤味道不会差,怕只怕急火攻心,食材再好也炖不出好汤。
画家要取得社会化成功显然不是画家一个人的事,画家要取得艺术上的成功却是一个人可以把握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就是要把画画好,画好了便提供了社会化的前提。画一般,整天急切关注着圈子里的是是非非、风起云涌,想找个机会混进去,就算你运气好混了进去,也只有出丑的份,还不如不要进去。好多画家画还没有画好,就眼红他人炒作后的成功;也有好多画家本来画得蛮好的,有一批说得过去的作品,自己又缺乏定力,一旦被机构绑架,再也没有好的作品出炉。这几十年,见过许多原本比较优秀的画家渐渐迷失了,主要还是在名利面前心态把握不住。
画家把握不住,和合作运作者的心态是有直接关系的。现在,凡是有点钱的老板,看到拍卖行一幅作品动辄几百万,都心痒痒想玩玩艺术,为何少有成功者?赚过大钱的成功人士往往主观得很,不太愿意听专业人士的话,凭自己浅薄的审美意识交朋友,今天听你的,明天听他的,以为靠生意脑子很快能找到艺术市场规律,却往往忽视了艺术本身,意气行事,在交了一笔笔高额的学费之后,一般惨淡收场。北京和上海的文化创意园区里面,当年层出不穷兴致高昂的画廊还剩几家?
艺术市场的虚胖吸引了很多成功人士,都想来分享这块看上去很美的蛋糕,以为商机无限,其实是清水衙门。据说这两年的艺术市场是一帮只懂金融不懂艺术的人在玩,他们玩了房产,发了;他们玩了股票,又发了;他们玩了煤矿,也发了;他们什么都敢玩,都玩得转,唯独玩艺术玩不转。
艺术品是特殊商品,不懂艺术的想在里面发大财是做美梦,迟早被美梦耍了。离开艺术本身高谈阔论盲目投入的商人,最后只能吞下自酿的苦酒。在一波波不愿醒来的艺术市场风潮中,艺术家们确实得到了实惠,输掉的是自以为是的企业家。
没输的还有真正爱艺术的有钱人,因为爱所以没输,收藏的快乐和价值在于藏、在于赏,花钱买享受,有什么划算不划算的呢?输的是把艺术当做纯商品的人,买进几天就想抛掉投机赚钱,比投机好些的是投资,投机和投资都不如收藏有品位。对艺术最大的尊重是不计得失的消费行为,消费的是艺术本身的妙不可言。不以审美为基础的投资收藏就是耍流氓。
艺术品被收藏家喜爱然后收藏是艺术家的幸运,艺术品被投机者玩弄是艺术家的耻辱。如果你的艺术在以一种庸俗的方式流通是多么痛苦的事,它没有悬挂在适合它的处所和墙面,它只在投机者的库房一角等待升值,是不是太可悲了?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艺术 收藏 画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