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提个醒!别让坏习惯伤了孩子的健康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营养被称为健康的基础,均衡的营养对生长发育和预防慢病有着长期深远积极的意义。家长重视和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首先要以身作则,改变坏习惯,与孩子一同养成好习惯,共同成长!
食物篇
我国饮食结构以谷物和植物性食物为主,蛋奶畜禽海产为辅,具有高纤维低脂肪的特点。家长普遍反映,米面谷物、鸡蛋、肉类好选择,而“如何喝水”、“该不该喝奶”和“繁多的蔬果如何选择”上,往往一头雾水。我们今天好好聊一聊。
1. 足量分次喝水:水是万物之源,人体重量的60%左右是水分。水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进食后的能量物质代谢过程。足量饮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保障,白开水或淡茶水是最佳的选择。作为成年人的爸妈,每天需要饮用(1500~1700)毫升,第一次饮水在晨起,150毫升左右,饮水要养成习惯,规律饮水,每隔(1~2)小时饮用(200~250)毫升水,注意餐前餐后和睡前不要大量喝水,但当运动量增大出汗较多时,可以增加水的摄入量。孩子的肾脏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对水的需要是随着年龄逐渐增多的,(2~3)岁宝宝每天需要1300毫升,(4~6)岁每天需要1600毫升,(2~6)岁宝宝的水量中包含了来自奶、粥、汤中的水。(6~10)岁儿童每天饮水(800~1000)毫升,11~17岁儿童每天饮水(1100~1400)毫升。

2. 养成喝奶习惯:奶及奶制品是钙和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但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奶摄入量仅为25克,不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的十分之一。钙的人均摄入量为366毫克,不足推荐摄入量的一半。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把牛奶当成膳食组成中的必需品,每天摄入300克液态奶,牛奶、羊奶、马奶均可选择,300克奶可以分两次饮用,早餐来一杯牛奶200毫升,午餐后加一杯酸奶100毫升。儿童对奶的需求从出生时即开始了,提倡纯母乳喂养6个月,添加辅食后继续母乳喂养可延长至2岁或以上。停止母乳喂养后,要替换成动物奶,(2~5)岁宝宝每天喝(350~500)克液态奶,(6~17)岁儿童每天300毫升以上,随着奶制品品种和风味的改良,奶酪、酸奶都是不错的选择。超重或肥胖者要选择脱脂或低脂奶,乳糖酶缺乏者可选择“无或低”乳糖奶。对牛奶蛋白过敏者,宜选择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3. 蔬果选择与烹调:蔬果重量中水分占90%以上,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C、膳食纤维、矿物质等。我国的蔬菜水果种类非常丰富,分类方法各异,比如,蔬菜可分为绿叶、瓜、茄果、块茎、根、葱蒜、豆荚、水生、菌类等类别,水果分为浆果、核果、柑橘等类别,因此蔬果对实现多样化饮食贡献不小。成年人每天要吃(300~500)克蔬菜,富含胡萝卜素和植物化学物的深色蔬菜要占1/2,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中晚餐每餐至少2种蔬菜,对适合生吃的蔬菜(黄瓜、西红柿、生菜等),可做餐前和餐后的“零食”,餐前可增强饱腹感以免吃的多,餐后可补充水分和维生素。(7~12)月龄的宝宝要每天要添加(25~100)克菜泥,(13~24)月龄的宝宝要每天要添加(50~150)克制作软烂的蔬菜,(2~3)岁宝宝每天(100~200)克,(4~6)岁每天(150~300)克,7岁后儿童进入学龄期,摄入量接近正常成人。培养儿童对天然食物味道和性状的喜爱,因此烹饪时一定要掌握好植物油和食盐的用量,11岁及以上的儿童植物油和食盐用量与成年人相同,即油(25~30)克/天、盐<6克/天,2岁以内的婴幼儿辅食制作时不加或少加盐或调味品,(2~3)岁宝宝每天植物油(15~20)克、食盐<2克,(4~6)岁宝宝每天植物油(20~25)克、食盐<3克,(7~10)岁儿童每天植物油(20~25)克、食盐<4克。水果由于食用前无需烹调,营养成分损失少,可弥补蔬菜的不足,成年人每天(200~350)克新鲜时令水果,(7~12)月龄的宝宝要每天要添加(25~100)克果泥,(13~24)月龄的宝宝要每天要添加(50~150)克,2~3岁宝宝每天增加至(100~200)克,4~6岁每天增加至(150~250)克,7岁后儿童摄入量接近正常成人。

行动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陪伴孩子成长。双亲从孕育生命起,宝宝就通过各种途径感知父母的存在。一方面孩子把父母当做“榜样”,通过学习模仿不断成长;另一方面父母有些不良习惯已经形成常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不自知。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忌一些“浑然不觉”的坏习惯害己害娃。
1. 偏食挑食要不得:食物多样是均衡饮食的基本原则,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是营养素齐全的。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说出“不爱吃XX”“XX真难吃”这类的话,也不应以自己的喜好或懒惰,经常在外购餐或就餐,而是从添加辅食开始,注意加工方式以蒸、煮、炖、煨为主,保证清谈口味,少放调料,让儿童认识和熟悉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质地,增进对食物的喜爱。
2. 生活规律定时就餐:2岁以内的婴幼儿,经历了从“按需喂养”到“顺应喂养”的过度,(2~5)岁儿童的食物种类和膳食结构已经开始接近成人,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此阶段儿童的咀嚼能力和消化系统还相对较弱,所以食物的加工烹调还是有别于成人。随着儿童好奇心、自主性、学习能力、模仿能力的提高,家长的正确示范和有意识地培养,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饮食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 家长切忌让孩子适应自己的作息规律,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儿童规律定时就餐为进入集体学习生活做准备,一般采取3正餐外加(2~3)加餐模式。在自主进食时应不贪玩、不走动,为儿童提供固定的就餐座位,自己使用筷/勺等进食,增加兴趣的同时避免注意力分散,每餐30分钟内吃完,及时纠正狼吞虎咽或慢嚼拖延。

3. 每天锻炼身体好:父母久坐或视屏时间长,孩子也“被迫”久居家中,没有充足的户外运动,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平衡打破,超重/肥胖就发生了,肥胖具有“家族性”。家长每天抽出60分钟带领儿童进行户外活动,锻炼其体能和智能发育,维持能量平衡,另外,户外阳光利于皮肤维生素D合成和钙的吸收利用,还可预防儿童近视。

关爱儿童,营养先行,家庭齐行动,全民享健康!
作者:中日友好医院 营养科 石劢
编辑:赵彦
关键词:坏习惯 儿童健康 饮水 喝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