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赵文斌:“德国制造”是如何逼出来的
作者:赵文斌
今天,“德国制造”俨然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而140多年前情况刚好相反。
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还是一盘散沙,36个诸侯国林立。在经历德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后,1871年“铁血宰相”俾斯麦才实现了德国统一。但此时世界市场已被其他强国瓜分完毕,德国的科学技术与英法相比也几乎差了半个世纪。
在夹缝中追求突破的德国人一开始想走“捷径”,即不择手段地仿造英法美等国产品,以廉价冲击世界市场。1876年5月10日,第六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在美国费城举行。电话、发电机、冰库车等科技成果琳琅满目,引发一阵阵惊叹声。德国代表团带来的却是一批仿制品,招来一顿嘲笑。
作为博览会的裁判,德国机械工程师若洛克斯对本国商品作出“便宜而拙劣”的评价,并不由得发问:“难道我们国家就要靠这些破铜烂铁作为制造业发展战略?”各国报刊还在醒目位置纷纷报道若洛克斯的相关言论,嘲笑由此扩大到了全世界。
一片嘲笑声中,英国谢菲尔德公司却感到“恨之入骨”。早在14世纪,谢菲尔德刀具就闻名遐迩。然而1885年,谢菲尔德刀具销售量大幅下降。当时的英国首相组织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决定调查刀具生产和销售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谢菲尔德刀具关乎英国的经济命脉,另一方面在于英国人怀疑自己的产品不再具有优势。
1886年1月20日,调查员发现德国索林根城有上百家“山寨”作坊,竟大肆仿造英国刀具,并打上“谢菲尔德制造”的质量检查印章。为了掩人耳目,他们还先将货品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地。模仿产品看起来和谢菲尔德刀具非常相似,但无论是锋利还是坚硬度其实都不能与之相比。
丑闻曝光后,英国企业家无比愤怒,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在给英国女王的报告中,皇家委员会这样写道:“英国政府应该尽最大努力,防止这种故意写错产地的奸诈行为再次发生。”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商品法案》,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在抗议和“白眼”中,很多索林根企业倒下了。德国人没有抗议、没有辩解,而是开始彻底反省: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好质量!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而开始卧薪尝胆,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经久耐用的产品。
在这场质量斗争中,德国的工匠精神开始萌芽并迅速成长。一方面,它和诚实守信、敬业守责的民族精神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企业大幅提高产业工人待遇。此前,德国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很难想象他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还能有精益求精的追求。钢铁大王克虏伯去英国考察后认识到,必须大幅提高工人福利,让工人和企业目标一致,进而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时至今日,德国蓝领的收入和白领不相上下。
此外,德国还大力改进教育,尤其注重技能培养。1880年,德国开始采取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体制,每个学生要经过3年学徒工式培训,相关费用由政府财政和企业出资。今天,德国的教育收费仍然处于世界低水平,70%的中学生会选择就读职业高校。这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稳定的高技能人才。(赵文斌)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德国 英国 德国制造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