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美丽中国,民主党派也是行动者!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就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美丽中国,民主党派也是行动者。近年来,民主党派围绕“长江大保护”“水环境”“土壤污染治理”等环保问题积极开展调研,为环境治理建言献策,不断贡献参政党的智慧和力量。可以说,民主党派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也是够拼的!
聚焦点1:“长江大保护”
❂ 背景
长江经济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下的大开发对长江索取过度,使其承受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在违法排污、过度捕捞、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等的影响下,长江已不堪重负。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湖北、湖南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时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武汉长江二桥至二七长江大桥沿线江滩(图片来源于网络)
❂党派行动民革中央:通过环保公益诉讼做好长江大保护工作
今年5月,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率调研组队,先后赴江苏、湖北、四川、重庆、上海、湖南、江西等地开展“长江大保护”的调研。民革中央在调研中注重结合自身党派优势,重点在法治方面提出建议。比如,5月12日至14日,万鄂湘主席率民革中央、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调研组赴上海,就检察公益诉讼、环保公益诉讼及长江大保护等课题开展调研。万鄂湘强调,环保公益诉讼工作是做好长江大保护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近两年,新修改的《环保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先后对此做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为通过环保公益诉讼做好长江大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民革中央调研组将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继续深化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参政党地位超脱和建言“直通车”的优势,适时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为推动做好环保公益诉讼和长江大保护献计出力。
民建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
2015年,民建中央把“加强经济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作为年度重点调研专题,赴四川、重庆、湖北、上海等地调研,同相关方面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并举办“加强经济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研讨会。最终形成的《加强经济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专题调研报告,通过中央统战部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对报告作出批示。2016年全国两会上,民建提交了一份《关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的提案,建议设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利用。
民进中央:呼吁制定《长江保护法》
民进中央关注长江保护问题由来已久,1997年就对长江防洪体系问题进行调研,并于第二年在全国政协大会上提交了《关于建立江汉、洞庭湖平原防洪体系的建议》的大会发言。此后,民进中央多次开展相关调研,并提交提案。2016年,民进中央、全国政协人资环委、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在上海联合主办“2016·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2017年,民进中央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关于尽快制定〈长江保护法〉的提案》,建议制定《长江保护法》,通过立法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的硬约束,实现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农工党中央:做好长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工作
今年4月,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率调研组赴江西、湖南等地开展“长江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调研。调研组认为,做好长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工作,不能仅仅以数据达标为目的,而是要把切实保护好母亲河并作出应有贡献为责任。5月22日,何维再次率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相关同志在四川省眉山市、雅安市开展“共抓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调研。何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优化公共产品提供。发挥长江水资源优势,发展水电经济,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保护,是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有机统一。
聚焦点2:海洋污染治理
❂ 背景
当前,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型海洋生态系统状况堪忧。在我国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

海洋“塑料垃圾岛”(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党派行动民革中央:建议完善环渤海环保法律法规
2017年,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率调研组就将环渤海地区水域治理与保护列入重点考察调研课题,期间邀请多个部位的官员和专家学者进行座谈研讨。根据调研形成的《关于加强环渤海地区水域治理与保护的建议》,深入分析了环渤海地区水域治理与保护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多条具体建议。其中,建议在破除部门、地方利益的基础上,制定专门的《渤海保护法》或由国务院出台《渤海保护条例》,立法规范渤海污染防治、资源开发、产业规划、生态保护等。建议获中共中央、国务院多位领导同志的高规格、高密度的批示。
致公党中央:促进海陆污染的同防同治
今年全国两会上,致公党中央提交提案建议推进海陆一体化建设与综合管理,促进海陆污染的同防同治。根据调研,致公党中央认为我国海陆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各种水环境与生态问题频现且呈加剧态势。致公党中央建议采取“以海定陆”的原则,重点以海水水质标准为目标导向,制定陆域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最大日负荷总量的控制模式,加快推进这些区域的海陆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应推进海陆一体化建设与综合管理,促进海陆污染的同防同治,重点在预防、控源、断污,实现污染物的源头控制和削减。
台盟中央:全面加强船舶排放污染防治
台盟中央在今年全国两会提交提案指出,目前船舶所使用的重油含硫量是车用油的100至3500倍,为了节约成本不少私人船舶特意使用重油。船舶在近岸海域和港口停靠期间排放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是沿岸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台盟中央建议积极推进新能源船舶应用,减少碳、硫、烟尘、油废水排量。要开展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从航运经济等角度出发,限制船舶污染排放。要加快政策制定,完善监管体系。尽快出台《船舶港口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指南》,指定船舶排放清单,建立港口企业定期上报清单制度。
聚焦点3:土壤污染防治
❂ 背景
土壤安全事关农产品安全,从地头到餐桌,关乎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2016年,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这是继“大气十条”、“水十条”之后向环境污染宣战的又一次国家行动。在“土十条”发布背后,各民主党派连续多年开展相关调研,提交提案建议,为土壤污染防治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土壤重金属污染(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党派行动民盟中央:加强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民盟中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提案》,引起各方关注,其中建议一要建立并完善城市土壤环境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二要大力倡导清洁生产,减少或切断重金属污染源。三要制订城市土壤的环境监测方案,建立监测的保障机制。四要严控已污染土壤,减轻对人体危害。五要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农工党中央:利用大数据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农工党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利用大数据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的提案》,建议开展土壤污染彻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大数据库,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数字化管理平台,根据污染防治地图实行网格化监管。实际上,农工党中央关注土壤污染已有多年,早在2011年,农工党中央就将土壤环境保护作为年度大考察的课题,赴多地进行实地考察,为中央决策提供了建设性意见。2015年两会期间,农工党中央提交了《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为抓手 切实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管》的提案。2015年11月,由农工党中央调研组赴四川攀枝花市、凉山州开展“攀西地区土壤污染防治”专题调研,为“十三五”期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建议,获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2016年,农工党中央提交的提案《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依法遏制土壤污染的建议》备受关注,这份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以专题调研形式进行督办。
九三学社中央: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耕地质量保障
九三学社中央曾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指出,目前,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土地管理措施尤其是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虽然在保住耕地数量上成效明显,但耕地质量保障却不尽如人意。建议:以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为指标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重视耕作层质量和生态环境建设,同等对待新增耕地项目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建设标准;充分保障新增耕地质量建设资金;加强耕地质量监管。2016年10月,九三学社中央第九次科学座谈会专门以“土壤退化与修复”为主题进行研讨,从健全法治、完善政策、生态保护、土壤健康、土壤污染防治对策等方面提出建议。
聚焦点4:农村环境治理
❂ 背景
由于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相对滞后,带来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等问题,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更直接危及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治理好乡村环境,让农村居住环境更宜居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村环境污染(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党派行动民革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树立新发展理念
民革中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两份关于农村环境治理的提案。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提案》中,民革中央指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三个不适应”表现突出: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不适应绿色发展要求;农业生产方式不适应绿色发展要求;农民生活方式不适应绿色发展要求。民革中央建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变乡村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倡导农民绿色生活方式。在《关于进一步完善村镇污水治理机制的提案》中,民革中央建议完善规划体系,实施分类处理;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完善资金保障体系;明确设施的运营主体,建立多种运营管理模式;大力扶持持有污水处理专利的高新企业快速成长。
九三学社中央:大调研聚焦乡村环境综合治理
今年3、4月份,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常务副主席邵鸿率调研组赴浙江、江苏等地,围绕“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年度大调研。武维华强调,中共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不平衡中的突出问题之一,而乡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快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意义更加凸显、要求更加紧迫。
多年来,九三学社中央持续关注乡村环境综合治理。2014年,九三学社中央就以“直通车”方式向中共中央报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报告。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九三学社以界别名义提交了一份《关于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提出继续加大农村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垃圾处理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选择成熟可靠的垃圾处理技术。
聚焦点5:大气污染防治
❂ 背景
大气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治理好大气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国家实施“大气十条”以来,全国城市空气质量获得明显改善,但大气污染形式依然严峻。
❂ 党派行动民建中央:制定京津冀散煤治理计划
民建中央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制定京津冀散煤治理计划。指出,清洁能源替代是解决散煤燃烧污染排放的关键,即主要通过以电代煤、以气代煤,集中供热替代,以及使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等方式进行。这也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技术路线。为此,民建中央建议制定《京津冀地区散煤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将正在开展的散煤污染治理示范区工作上升到国家层面,明确散煤治理技术路线图,争取早日解决京津冀区域散煤污染问题。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民建中央继续建议推进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建立京津冀政府工作协调机制,调整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民进中央:利用科技破解空气污染监管难题
民进中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指出,虽然环保部门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重点源在线监测,但这种管控方式难以完全实现有效监管,存在诸多问题。建议建立污染源全面监测系统,利用新技术手段对所有大、中、小污染源进行全覆盖监管,促使企业的达标排放落在实处。同时要建立非法排放污染源识别定位技术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鼓励地方政府利用PPP方式探索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应用。
农工党中央:打赢新一轮蓝天保卫战
农工党中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多措并举 打赢新一轮蓝天保卫战》的提案指出,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巩固蓝天白云成果,达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我们还面临很大困难和挑战。农工党中央建议,为了保持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的局面,打赢新一轮蓝天保卫战,让群众早圆蓝天梦,应当组织权威机构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第三方评估,并邀请一些权威国际组织、对我国友好且较公正的国际NGO和大学共同参与。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制定和严格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
聚焦点6:湿地保护
❂ 背景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一批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但仍存在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受损,污染加剧、环境恶化等问题。

扎龙湿地保护区(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党派行动民建中央:加快湿地保护立法
民建中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呼吁加快湿地保护立法。提案指出,目前我国湿地面积减少过快,河流、湖泊湿地沼泽化以及转为人工库塘等情况较为突出,强化湿地保护已成当务之急。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涉及湿地保护管理的重大改革已经触及部门和行业利益,对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形成冲击。民建中央建议将《湿地保护法》纳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在《湿地保护法》中明确湿地定义和专门管理部门,明确公众参与,规定相关方的实体权利和参与程度。
九三学社中央:加大西部内陆湖泊湿地保护治理
九三学社以界别名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指出,当前西部内陆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湿地特别是湖泊湿地保护与治理面临着巨大压力。建议:加快推进湿地管护中的生态补偿试点和制度建设;严守湿地保护红线,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济弱保优维中多头入手,加大对重要湿地和关键部位的恢复力度;开展湿地监测和科研,加强风险防范和预警预测。
台盟中央:修复内湖湿地系统
台盟中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关于修复内湖湿地系统 加强城市生态建设的建议》,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内湖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现存湿地处境堪忧,水质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提案建议采取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的措施,提升内湖湿地生物种属多样性、功能综合性和抵抗外力的稳定性,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栾絮洁)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湿地 调研 保护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