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缝纫机情怀:上世纪五十年代燕牌缝纫机“一机难求”
缝纫机编织的往日情怀
“以前我妈会用缝纫机给我们打鞋底和鞋面,我在边上看着。她偶尔会教我。”母亲结婚时的嫁妆一台老式缝纫机,承载了李玉兰童年的记忆。

老牌缝纫机——蜜蜂牌缝纫机。受访者供图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曾几何时,这样的穿衣理念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那时的缝纫机对于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件儿”,大到衣服裤子,小到鞋垫尿片,都离不开缝纫机。改革开放初的上世纪80年代,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一台缝纫机便是上乘的嫁妆。1890年,中国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台缝纫机。1905年到1949年,我国的缝纫机械行业从零配件开始,1928年在上海先后生产出第一台工业用缝纫机、家用缝纫机。但当时的市场主要被美国企业垄断。
改革开放后,缝纫机也开始升级蜕变,老式缝纫机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市场上开始流行电动缝纫机、电脑自动缝纫机等“新模样”。与此同时,工业用缝纫机不断崛起并踏上“走出去”的新时代。
燕牌缝纫机“一机难求”
老北京人都知道,买缝纫机要买“燕牌”的,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燕牌缝纫机可谓“一机难求”。
“那时候(缝纫机)属于北京的‘四大件’还要凭票买”,韩先生告诉记者,“家里补衣服、做鞋垫都是它”。所谓的四大件,还包括自行车、手表、收音机,都是人们当时追逐的潮流物品。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韩先生的家里买了一台老式的燕牌缝纫机,至今还留存着当时的购票凭证。这份购票凭证上,写明这台缝纫机是在1979年12月14日购买,价格为143元,盖上了朝阳区东坝供销社和北京税务的两个章。
1956年,北京几家小作坊采用公私合营的形式,挂上了北京缝纫机厂的牌子,生产出了第一台燕牌缝纫机。根据北京晚报报道,1883年,北京缝纫机总厂开发了燕牌的电动缝纫机,1984年,缝纫机在北京的郊区农村已经基本普及。
在当时,做裁缝也成为很多老百姓的选择。来自四川的陈月芳还记得,仅仅是自己所在的乡里就到处都是学习裁缝的人,还有专门的师傅开设裁缝培训班。在乡里学习了裁缝后,陈月芳和几位亲戚一起到成都的制衣店打工。
80年代末,学做裁缝的陈月芳也买了自己的第一台“飞人牌”缝纫机,她告诉记者,当时已经有很多品牌,但还是最老式的缝纫机比较好。
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直接购买成衣也成为老百姓的选择。那时的蝙蝠衫、喇叭裤、踩脚裤都成为时下年轻人追逐的潮流。
到了90年代,裁缝已经不再吃香,陈月芳便也辞去在成都制衣店的工作,“老的师傅也很早就没有干这一行了”。自己曾经宝贝的飞人牌缝纫机,现在也只是用来做一些简单的鞋底、鞋面。

霍尔果斯的红豆服装加工厂。新京报记者 李云琦 摄
家在云南昆明的90后李玉兰告诉记者,她家里现在还有一台蜜蜂牌缝纫机。这台老式的缝纫机,是李玉兰母亲结婚时的嫁妆,承载了李玉兰童年的记忆,“以前我妈会用缝纫机给我们打鞋底和鞋面,我在边上看着。她偶尔会教我。”
还没有上小学,李玉兰就学会了使用这台老式的缝纫机,在她眼里,这样的缝纫机操作不难,父母不在家时,她就用母亲剩下的边角料给自己的芭比娃娃缝制小裙子,一直到现在,她还会用这台老式的缝纫机缝制包包。
大起大落中的转型岁月
我国最早的缝纫机,来自上海。1928年,由上海协昌缝纫机厂生产出了第一台工业用缝纫机,上海胜美缝纫机厂生产出第一台家用缝纫机。1949年,缝制机械行业中出现了上海的惠工、飞人、蝴蝶和天津缝纫机厂、北京的北京缝纫机制造厂、广州的华南缝纫机厂等生产厂家。
而如今,这些老的缝纫机品牌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品牌,怎样才能再次飞入寻常百姓家?”上海上工蝴蝶缝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海祥曾感慨。
始创于1919年的蝴蝶缝纫机品牌,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市场变化,一度在1995年前后达到最高年产量152万台,而后又在2000年跌入低谷。
后来,上海市经委和轻工控股以上工申贝为主,整合上海家用缝纫机行业,开拓中高档家用缝纫机市场。2001年,上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上工申贝)以1510万元的价格购买下“蝴蝶牌”和“蜜蜂牌”系列注册商标,旗下的缝纫机开始向电脑化、智能化演进。
2014年,在全国家用缝纫机的生产下降8%时,蝴蝶牌家用缝纫机全年销量53万台,逆势增长35.5%。
目前,上工申贝生产的缝制设备包括工业缝纫机、家用缝纫机及特种用途工业定制机器等。根据上工申贝2017年度报告,2017年度公司缝制设备的营业收入为19.39亿元,毛利率为36.93%。
根据另一家老牌缝纫机企业标准股份的年报,2017年缝制机械产品中的自动模板机需求爆发,年产量突破4万台,平均增幅接近80%;各类智能缝制单元设备系列化、组合化、批量化发展迅速,产量增速超过40%。

上世纪70年代末的燕牌缝纫机购买票据。 受访者供图
在国际市场,我国的缝纫机地位也在不断上升。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报告,我国已成为全球缝制机械产品的制造中心,全年生产的各类缝制机械数量约占世界产量的75%以上,为全球第一大缝制机械产品生产国。
“工业化”“便携化”成产业新方向
“生活好了,也不再需要这个了。”在某二手物品交易网站上,李女士计划用50元的价格转让自己婆婆在20年前购买的燕牌缝纫机。
家用缝纫机在逐渐淡化的同时,工业缝纫机开始崛起。2006年起,邹君便在新疆一家制作蒙古包的小型加工厂做缝纫工作。其使用的是专业的帆布用缝纫机,针大线粗,一台缝纫机修修补补用了十来年没换过。
6月5日,新京报记者在位于新疆霍尔果斯工业园区内的新疆红豆服装有限公司的加工厂看到,工厂内使用的全部都是电动缝纫机,不同的缝纫机用于不同的服装品种。比如,工厂中制作的保暖内衣,要用四线包缝机。轻薄外穿的衬衫,则需要能够满足袖口、衣领制作需求的埋夹机。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霍尔果斯位于西北边陲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处,在对中亚贸易上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新疆红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工厂内有两个厂房,在2017年已全面投产,未来主要做服装出口。
为满足基本的生产需求,新疆红豆购置了上百台不同种类的缝纫机,还专门从内地聘请了缝纫机的维修人员,从组装到维修,两个维修师傅就能保证厂里的机器正常。
台州市一工业缝纫机生产商喻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业内最基础的缝纫机生产技术门槛较低,台州有大量规模不等的缝纫机制造厂。这些制造厂主要购买不同的配件进行组装,售价从几百到几万元不等。
据其介绍因不同服装的需求,工业缝纫机衍生出很多品种。“如电脑平车,分自动抬压脚功能、自动断线能等,分3线、4线、5线不同的锁边机。”
喻先生介绍,曾在台州的缝纫机制造厂工作的他,“因为喜欢这个行业后来就自己单干”。现在还通过网络开了线上的店铺,以便招揽到更多生意,“工业用的缝纫机好卖,国内很多厂家都会需要。”
“未来还将往无人操作方面发展,或者一个人操作多台机器,出口也越来越多。”喻先生称。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也越来越多。新京报记者在购物网站发现,现在不到100元就能买到小型的家用式电动缝纫机,且这些小型缝纫机款式新颖,占地面积小只有20cm左右的长度,毛重有的还不足2千克,还有调节快慢、自助绕线、双线缝纫等功能,能满足大部分人的使用需求。
在买家评论里,家用缝纫机已经成为人们DIY的一项工具,有的人买来扎裤脚、做床单,有的人用它做尿布、做小衣,还可以用来做孩子的兴趣教学。如果只是偶尔在衣服上补个针脚,还有一种微型电动的迷你缝纫机可以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以前我妈会用缝纫机给我们打鞋底和鞋面,我在边上看着。她偶尔会教我。”母亲结婚时的嫁妆一台老式缝纫机,承载了李玉兰童年的记忆。
“那时候(缝纫机)属于北京的‘四大件’还要凭票买”,韩先生告诉记者,在上世纪50年代燕牌缝纫机可谓“一机难求”。
B04-B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云琦
编辑:秦云
关键词:缝纫机 燕牌缝纫机 上世纪五十年代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