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温州侨联建“侨胞之家” 以“侨”搭桥促侨企转型

中国侨网温州6月8日电(张煜欢 郭其钰)“侨联工作已经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凝聚新时代的侨心、侨力、侨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更大作用。”中国侨联党组成员隋军在浙江温州调研时说。

6月6日起,中国侨联一行赴浙江温州、宁波、杭州等地进行为期三天的调研考察,调研侨资企业发展、基层侨联组织建设等情况,既总结相关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建议和理论思考。
浙江是全国重点侨乡,温州是浙江著名侨乡。据2014年侨情普查,温州有华侨华人68.8万人,占浙江省三分之一多,另有归侨侨眷34.4万人。
在温州,中国侨联一行来到鹿城区海外传播集约中心。该中心通过“海外传播官”这一崭新载体,开创了侨联文化传播的新模式。
据悉,“海外传播官”项目先后聘请了100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外侨领、学者、华裔青少年、海外留学生等担任“海外传播官”,将中国声音、中国故事,通过该中心的全媒体平台和百位“海外传播官”,传递给世界各地。
该中心负责人许鹏怀是西班牙归侨,他介绍,目前“海外传播官”项目已在海外22个侨团中成立海外联络站,并打造了中英文全媒体矩阵和一条境外人士双语服务专线,实现并拓展海外联谊、海外传播和对外服务。
“‘海外传播官’很好地运用了丰富的侨界资源,既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了侨胞,也用周到的服务凝聚了侨心。”隋军说,新时代的侨联工作既要向海外延伸,也要向内部深化。
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也表示,新时代侨务工作不能完全政府包办,机制要更加灵活,“海外传播官”这样的团体在政府的支持下也将更好地服务海外侨胞。
“基层是侨联工作的基础,是力量源泉,基层活跃,基础才能扎实。”在调研温州瓯海区下呈村侨联和瓯海区仙岩街道侨联等基层侨联时,隋军则表示,基层侨联最直接面向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要真正把侨联特别是基层侨联建设成为“侨胞之家”。
据了解,下呈村5970人的总人口数中,海外侨胞达4079人,是典型的华侨村。下呈村侨联主席张柳花介绍,村侨联不仅每年举办新春团拜会等团结侨胞,同时积极引导侨胞参与家乡建设。多年来,广大侨胞侨眷为下呈村各项建设和公益事业的捐赠额达1500多万元人民币。
拥有3万华侨华人的当地仙岩街道则乐当“侨家大院”的“店小二”和“百忙官”,该街道用党建促侨建,探索出了以侨帮侨、以侨联侨、以侨治侨的基层侨联工作新模式。
“基层基础打扎实,万丈高楼平地起。”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侨联主席吴晶说,侨联最大的基础、最大的优势、最大的特色都在基层,因此建造侨联事业的“大厦”也要靠基层。她指出,基层侨联要当好党委政府的纽带,当好侨胞的“贴心人”,当好中国梦的践行者,当好中国故事的宣讲者。
同时,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温州侨企的转型发展也处于新的历史机遇期。如何促进侨企转型升级,也是此次中国侨联一行赴浙调研的重要课题。

据2014年侨情普查统计,温州市侨资企业有3784家,总投资超百亿美元,占三资企业总数及总投资额的80%,外贸出口总额的80%直接或间接来自华侨和侨资企业,同时也成就了一批成功转型升级的侨企。
“从1993年创办企业,就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如今已基本实现车间无人化。”浙江省侨商会副会长、浙江康尔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翁银巧表示,人才、品牌、机器换人是企业转型发展的三大战略。
据悉,下一步温州将用“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大平台推动侨企转型,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和“腾笼换鸟”两把金钥匙开启侨企转型,用时尚、汽车制造、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印证侨企转型。
隋军表示,侨资企业要找准定位,把握改革机遇,融入发展大局。“侨联永远是侨胞的团结之家、温暖之家、奋斗之家。”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侨联 转型 侨企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