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直击首批00后高考:不止975万人参加“考试”

一场考试所影响的,并不仅仅是参加考试的975万人
直击首批00后高考
编者按
今年高考,参加人数达到了975万人。975万人步入考场,背后则是近2000万人的双亲在翘首等待,还有更多的人为高考生服务。高考所牵动的,已不只是一个个家庭,高考趋势所改变的,也不只是考生个人。
6月7日,2018 年高考第一天,首批00后考生也正式登上高考舞台。考生们步入考场为梦想而战,而考场外,守护和陪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工人日报》记者跟随考场外的人们,记录下这一天的酸甜苦辣。
4:50~8:00
“想加入雷锋车队爱心送考,必须舍弃点什么”
北京市天坛出租公司“雷锋车队”副队长王占坡的“高考”,开始于6月7日凌晨4点50分。2014年6月,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东城管理处将辖区内6支车队命名为“先锋车队”,“雷锋车队”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先锋车队”连续第九年推出“爱心送考”。
由于家住南六环外,担心去城里接考生路上堵车,王占坡今天特意起了个大早,赶着北京交通早高峰前,早晨6点便抵达了考生家小区门外。
今年是他爱心送考的第八个年头,他把这项服务视作人生中的一场“高考”,丝毫不敢怠慢。临行前两天他特意去检查了车里的水箱、空调,提前对送考路线实际跑线踩点,在车上备好矿泉水和急救包,连给考生加油祝福的话都演练了好些遍。“生怕出一点差错,影响到考生。”送考并不是“一锤子买卖”,有时候中午都需接送学生,他干脆放弃拉客赚钱,就把车停在考点附近,随时待命。
这也是“雷锋车队”对这项公益服务的要求。这项活动,车队现已坚持了整整十年。车队今年派出20余辆出租车,全程免费义务接送、陪护考生。
从2006年的8人帮扶小组,发展到现今40人,车队正逐渐把“义举”发展成“事业”。
队长连三顺建组的初衷是为了帮扶老人,最初小组在公司并不出名,做好事全凭队员自愿,见到有困难的人主动上前打招呼、70岁以上老人乘车不收费……队员们一项项“义举”换回群众一面面锦旗,小组在公司慢慢有了知名度,“雷锋小组”渐渐升级成了“雷锋车队”。如今加入车队着实是一件光荣事。小小车队现在诸多荣誉加身,“全国学雷锋示范点”“全国工人先锋号”……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浸润着司机师傅们的热诚和付出。
2010年,队员刘师傅在运营中认识了一位家住惠新北里的大妈,她身患尿毒症,需要去医院透析。家里没人帮衬,出行成了大难题。队员们决定轮流接送、陪伴她就医。此后整整四年半,一周两次,一次三四个小时的帮扶从未间断,直到老人去世。期间老人因为生病尿失禁,几乎每位队员身上、车上都被弄脏过,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想要加入车队,必须舍弃点什么。”在公司宣讲雷锋精神的讲习班上,连三顺不止一次强调。就连爱心送考也是如此。
队里的司机师傅现在大多年近半百,孩子陆续走上高考考场,虽每年都接送考生,但是真正能陪着自己孩子高考的人少之又少。2015年,王占坡的孩子参加高考,但他接到了车队接送其他考生的任务,权衡再三后选择了“胳膊肘往外拐”,“孩子考点离家不远,由妈妈陪着。”
王占坡告诉记者,送考家长的一句感谢,能让他的心“热乎好几天”,学生的高考成绩更让他喜上眉梢,经他手送往考场的学生中,有的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取得好成绩,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这些无形中的回报,总让他感觉自己“赚大发了”。
早晨8点,把考生准时送到考点后,他找了个不碍事的地方停车,细细擦拭起挡风玻璃内侧“雷锋车队”的铜牌,有路人看到车上标识过来咨询,解释完后,来人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您可真是活雷锋。”服务好有需求的群众,继承、传承好雷锋精神,这就是王占坡们现在正追求的“事业”。
8:00~11:30
“我自己高考时都没那么紧张过”
早上8点刚过,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中学外已经聚满考生和家长。20年前,第一批家境贫寒的宏志班学生就从这所中学升入大学,改变人生。
8点30分考场开启,目送考生入场后,有些家长与考点合影后离去,但更多的家长选择在考点外等待。
王娟便是其中一位,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天她特意穿上了刚买的旗袍。“旗开得胜!”为给女儿小云高考博个好兆头,临考前三天她特意去逛了趟商场,买了一件大红色旗袍。而这只是她为小云高考所花费的诸多心思中的冰山一角。
打开她的微信,订阅号置顶了三个关于高考的公众号,她从中学会了制作营养早餐。昨天晚上10点,孩子复习完便早早入睡,她却辗转反侧失眠到凌晨1点。“睡不着,紧张,担心哪一环节会出岔子。”最近网传的考生丢失准考证的文章,让她不由心惊,今天早晨出门前,她特意把准考证放到了随身携带的挎包最里层。
她告诉记者,1990年她参加高考的时候都没这么紧张过。她认为,主要是因为环境变了。“我高考时,大学生还‘凤毛麟角’,高考只是个人的选择,考上了固然好,考不上也无所谓,送考的家长很少;而现在‘一人高考,全家高考’,高考关注度直线上升,陪考送考成了家长们的规定动作。”在全民关注的目光中,高考带来的压力也自然而然的变多了,用王娟的话来说就是:“一方面高考能决定孩子的命运,现在没有文凭怎么找工作?另一方面身边的人都在谈论高考,孩子万一考得不好,面子上挂不住。”
小云却不以为然:现在高考还能决定命运吗?她身边有些朋友已通过了雅思,在高考前就拿到了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
近日,有媒体对2万余名00后高考考生、考生家长和其他网友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左右受访的00后考生认为高考是为了增长经历,而非改变命运的大考。伴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考生会更从容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一些家长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相比于王娟,同为陪考家长,柳鹭瑶的反应可谓更有代表性。“我是被赶出来陪考的。”单位得知她孩子要高考,给她放了两天假让她陪孩子,她心想孩子考试自己总不能在家睡大觉吧,于是便跟了过来。“陪考是对高考的尊重。”
而她应对孩子高考的方式则是:一切照旧。饭菜照旧、作息时间照旧、对孩子的关心和鼓励也没有随着高考到来而刻意增多。这番安排也有她的道理,“就当高考还没来,给孩子一个比较舒适的空间去发挥出应有水平。”
她并不把高考当作孩子成才必须要经过的“独木桥”,成绩好坏一切随缘。“社会在进步,重要的是掌握技能,高考已成为成才的诸多途径之一,高考完了还有考研、读博,甚至孩子还可以去学职高掌握一门技术,现在国家不正提倡做工匠吗?”在她眼中,“条条大路通罗马”。她说,自己当年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但是通过在大学阶段苦学钻研,通过考研迈入了心仪的学府,这些经历更笃定了她的教育理念。
12:30-17:00
“陪考一次,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怀”
“下场考试即将开考,生怕遗漏与高考相关的订单。”12点30分吃完午饭后,闪送快递员杨忠就一直盯着手机。
今年,闪送在高考期间推出了“爱心助考蓝色护航”的公益活动。帮助各地考生解决紧急递送考试证件等需求。高考期间,闪送会在各城市的考点附近安排闪送员专门为“护考”待命,免费服务与高考相关的需求。杨忠此次负责的区域便是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考点。
“忘带准考证”这种事,今早便在各地上演。重庆考生小陶今天早上出门走得急,忘带准考证,直到来到重庆八中考点才发现。所幸闪送爱心助考队员在八中考点得知这一情况,紧急驾驶摩托车到小陶家将准考证取来。
据闪送公关总监刘学柱介绍,闪送希望通过其快速递送模式,帮助考生避免因为堵车等造成的延误情形。“通过电动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最大限度上避免堵车带来的影响,从而帮助考生用最快的速度抵达考场。”
利用自身优势为考生护航的企业,并非只有闪送。链家便利用旗下门店众多的优势,开展了2018年“高考休息站”公益活动,免费提供应急打印复印、便民饮水等诸多便民服务,为考生家长消暑降压。据了解,全国8000余家链家门店中,有近500家距离高考考点不到100米。
下午2点30分,随着考生陆续入场,设在广渠门中学外的工会高考服务站点逐渐热闹起来。家长们有的在站点撑起的阴凉底下避暑,还有人在服务台测量起了血压。
6月7日和8日,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首都职工志愿服务运行中心在北京市全市范围内开展“暖心伴考”志愿服务行动。高考期间,共设立31个工会高考服务站点,29个分布在北京市13个区内的考点,1个设立于河北省迁安市。
站点虽小,五脏俱全。在服务站点,考生和家长们能享受爱心座椅、便利服务、移动书屋、医疗救助、心理疏导等多项暖心服务。“工会想的周到,服务给力!”多名家长点赞道。
记者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也看到了类似的服务站。据悉,海淀区城管在海淀18个高考考点设立了高考服务站,记者看到服务站的桌面上,分门别类地放着饮用水、一次性纸杯、扇子、应急药箱以及2B铅笔、橡皮等考试用品,应急药箱里面整齐的排列着创可贴、黄连素等各种应急药物。除此之外,学校门口还停着一辆用于应急救援的救护车。
其中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他们今早6点多就来到了考场外,并搭起了服务站,据他介绍,仅人大附中一个考点就部署了2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
“陪考一次,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怀。”采访中有家长感叹道。
4点30分,人大附中附近逐渐涌入接考生的家长,不一会儿,拥挤人群就沿着学校门口的警戒线排出了一条通道。刚过5点,第一位走出考场的考生面带笑容地穿过围观人群,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迎接他的竟有那么多人。
高考改革回眸
1952年 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建立。
1965年 全国高校招生人数达到了16.4万人。
1977年 高考恢复,报考人数570万,录取27万人。
1979年 全国高考首次统一在7月7~9日三天举行,报考人数468.5万人,录取28.4万人。
1981年 理工农医类加考生物。报考人数259万,录取28万人。
1983年 全国统考日期调整为7月15~17日,次年恢复为7月7~9日,同年外语被正式列为考试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报考人数167万,录取39万人。
1985年 上海获得自主命题权,采取3+1方案,即语数外+任选一门,同年,北京大学等43所高校试点招收保送生。报考人数176万,录取62万人。
1994年 生物和地理科目被取消,除语数外,文科加考政治和历史,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学,理科“数语外理化”、文科“数语外史政”的格局形成。报考人数251万,录取90万人。
1999年 广东率先试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开始出现在高考科目中。当年高校扩招开始,招生人数比去年增加48%。
2001年 高考取消年龄限制,取消25岁以下和未婚的限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可以报考普通院校。同年全国有18个省区市实行"3+X"。报考人数454万,录取260万人。
2003年 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延续至今。报考人数613万,录取382万人,同年第一批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
2007年 高考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当年录取人数567万。
2014年 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同年教育部出台四项改革方案,涉及综合素质、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招生和加分等。
2018年 多地从新高一开始施行新的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除语数外由考生任选三科参加2020年高考,高校也相应公布专业选科要求。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舒年 整理)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高考 考生 家长 孩子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