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台青用经历叙述与祖国一起成长
青年是两岸交流的生力军,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生力量。伴随着两岸交流日益扩大,“你来我往”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在“共同记忆”中增进“心灵契合”。海峡论坛十年,青年已经成为这个论坛的耀眼的主角。而在5日下午,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台湾联合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台湾网主办,海峡卫视承办的“海论十年、精彩无限”海峡论坛十年故事汇如期举行,十位来自海峡两岸的讲述者,用自己的切身经历讲述了自己与海峡论坛息息相关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对于海峡论坛十年的感知、感悟。而这其中有两位青年他们都与大陆的农村接下深缘。
三代深耕大陆
还要让四代也融入祖国
“我现在在漳州长泰马洋溪经营茶业,招牌叫‘联邦调茶局’。我不是007,而是003,因为我是第三代台商。”
大陆台商三代代表曾冠颖特别的开场白一下子吊足了现场数百名两岸青年的胃口,不由得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下文。
“我爷爷1996年就到漳州长泰创业,沿着爷爷的创业足迹,我和我的父亲先后来到漳州长泰。”6日,记者在海峡论坛大会开幕结束对曾冠颖专访时,曾冠颖回忆了自己来大陆的缘由与经历。
曾冠颖说,记得那是2004年的夏天,他第一次随父亲到大陆并成为福建漳州下面长泰县一中的第一位台籍学生。“刚到大陆,因为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的差异,我甚至躲在被窝里偷偷哭过几次!但后来我认识了新的同学、朋友和老师,他们带着我学习、带着我游玩,这种热情让我很快地融入了当地,成了地地道道的漳州长泰人。所以我对‘两岸一家亲、闽台手足情’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至今,谈起那段往事,曾冠颖依旧一脸的幸福感。
乐观向上,是曾冠颖身上表现出的新时代年轻人的一种特点。其实,尽管曾冠颖淡化了祖、父和他三代台商最初大陆的经历,但事实上,他们一家三代的大陆事业曾经并不一帆风顺。
1996年,当时正是李登辉搞“两国论”引发台海危机的时候,其时,台湾还没有开放台商来大陆经商,作为“本省人”的曾冠颖祖父却想归根,绕过当时台湾同胞习惯称其为“第三地”的当时并没回归的香港,来到大陆,回到几百年前的老家。在那里,他买下了一块600亩的土地,想用台湾的技术把台湾水果带到大陆来种。
然而,曾冠颖的祖父,却有两个没想到——虽然漳州与台湾同纬度,但一个是海洋气候,一个却受到大陆气候影响。二是,后来两场冬寒让他一夜之间所有投资归零。
难以预估的自然因素,让曾冠颖祖父决定放弃大陆的事业。但当他回到台湾后,曾冠颖的父亲却决定子承父业,而这一次,他不是一个人来,而是要把全家都带到大陆,要扎根大陆。这也因此,才有了曾冠颖到大陆上中学的故事。
扎下根的曾冠颖父亲经多方考察,决定在父亲600亩果园里改种台湾茶叶———东方美人茶。这一次,让曾冠颖父亲没想到的是,这块地种水果不行,却是种茶最佳选择,除了土壤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种虫子,恰恰就是东方美人茶最需要的那种虫子。曾冠颖说,东方美人茶是台湾一种优质品种茶叶,其成长中必须被一种虫子咬,越是咬了茶越好,而恰恰那里的虫子就和台湾的一样。
就这样,曾冠颖父亲干出了名堂,他也希望曾冠颖未来子承父业。曾冠颖说,“我爷爷到漳州市长泰县这块宝地种植台湾优质水果是台商第一代,也是在第一产业发展。我父亲是台商二代,在这块宝地上种植茶叶从事茶叶加工,进入了第二产业。我是台商三代,在县委书记及县长的指导鼓励下往第三产业发展。受到台盟中央及各级台办的协助,现在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洽谈合作,往中医药养生发展,并得到徐安龙校长的大力支持。”他说,除了自己,他还要带领妹妹一起走上时代潮流方向,也为台商四代打好根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如今,曾冠颖因为几年前在海峡论坛上认识了现在的太太,他们现在有了“台商第四代”。6日,曾冠颖还成为唯一一位台青代表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接见与鼓励。
在谈到未来打算时,曾冠颖说,他现在最大期待是尽早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有务实推进,签署正式合约;也相信借此海峡论坛的东风,他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
引领台湾大学生
来大陆“上山下乡”
张欣颐,是台湾上趣景观设计团队项目管理及景观设计师,也是福建办公室的驻点人员。团队在福建的乡村规划工作已有四年,他们从宁德市的泰宁出发,踏遍了这土地上近百个村落。而最荣幸的,是在这条道路上走出了引以为傲的里程碑———2016年6月,上趣团队获邀参加海峡论坛,并受到两岸各界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关注。
作为台湾青年代表,当时在泰宁已经驻村两年,凑巧是年纪最小的几位代表之一,因此也很荣幸地被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评为“本场最年轻的发言人”。6日,在接受采访时,张欣颐以进驻泰宁建设乡村的经历,描述了在偏远乡村遇到的问题,如交通不便、资源不足、时间压力等,也提到“大众普遍对于大陆乡村的落后敬而远之,连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但她说,作为城市年轻人来到大陆的乡村工作,是具备优势的,“因我们充满理念和执行力,而乡村创业门槛低之外,也是农产品与原物料的所在地,若有好的引导与发挥空间,年轻人到乡村发展创业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张欣颐说,在中央积极推动乡村发展的政策扶持下,他们团队完成“耕读李家”项目后,又带着以人为本的社区营造精神,渐渐将规划落实得更全面。我们在宁德下党村驻地一年多,在基础设施建设后,辅导地方青年开了一家名为“一杯草药茶”的小茶馆。希望通过团队的引导,提升地方青年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工作机会,达到地方产业的可持续经营。
“现在不少村民及青年干部们参与了这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张欣颐说,比如“明寿叔”是隔壁“百口食堂”的老板,中午会嚷着一起吃饭;“王叔”则在晚上加班时,过来指导我们挂招牌;乡政府的年轻人下班后则会主动来帮忙做灯具。“整个店的装潢,承载了所有人的心血。台湾人的敬业及投入的做事态度带动了地方的工作氛围,让大家都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后期我们开始培训人力,让村官小华和返乡的当地青年桃子到耕读李家咖啡馆学习如何制作餐点和经营管理。课程结束前我们办了一场小测试,由同事上演百般刁难,引导两位学员思考该有的服务态度和应对能力。他们说,这是个难得而精彩的学习经验,回到下党会努力磨炼自己。”张欣颐说,终于,小茶馆在2017年的儿童节开张。当时,团队跟下党村希望小学合作,发放优惠券给三好学生和贫困户小朋友,让他们到店里来兑换饮料和松饼。那之后,村民也会来喝茶聊家常,小朋友则带着作业来找大哥大姐,家长就到店里看小孩做作业。现在,桃子掌管着这家店的大小事,精致而简朴的小店铺,成了地方百姓及游客的必到之处。对团队而言,与每一个乡村的遇见都是幸运,而每一处的乡建工作都是沥尽心血,但也成就了深耕福建乡村的机会。
张欣颐介绍说,到大陆的四年来,团队致力于乡村发展的规划设计外,也提供台湾大专生实习岗位,目前已累计十位来自高雄实践大学、昆山科技大学及台中逢甲大学的学生到福建驻点工作。为期半年的大陆乡建体验让实习生们获益良多,也对大陆的社会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基于这些因缘,去年11月,我和同事雅云回到台湾做了校园座谈,与在校大学生分享大陆的工作经验与心得,收到老师和学生的热烈反响,也激发了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的热情。”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大陆 台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