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世界竞争力年报台湾排名大幅下降 台媒:人才危机
原标题:政经观点:台湾已陷全面低薪的人才危机
台湾“中国时报”13日发表评论说,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上个月公布2018年世界竞争力年报,台湾的排名大幅下降3名,变成第17名,是近9年来最差。台湾首度被大陆超越,在亚洲退到第4名,也低于香港和新加坡。
评论说,岛内有人以台湾还在前20名内沾沾自喜,官员也出面信心喊话,说未来几年排名有机会好转。不过观察世界竞争力报告的四大项目:经济表现、当局效能、企业效能及基础建设,台湾今年排名全数下滑。其中企业效能下滑最多,主要是劳动市场细项指标已经掉到后段班,从去年的26名大幅滑落到第38名。
这是一个严重警讯。台湾的环境难以吸引高阶人才、人才外流、企业对吸引及留住人才的重视程度落后,高阶经理人国际经验不足,以及报酬不具竞争力等,都是IMD调查中拉低台湾竞争力的主因。这印证了不少有识之士的看法:台湾人才不足,严重影响了国际竞争力。
不可讳言,近几年来大陆改革开放,经济起飞,挟着庞大市场与成长机会,吸引国际企业进驻,不仅国际人才来台减少,台湾年轻世代也纷纷西进淘金。
东南亚国家也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国际专业人才顾问机构指出,台湾高阶主管薪资低于大陆和香港,甚至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超越。台湾从基层员工到高阶主管,已经陷入全面低薪,难怪30岁以下年轻世代宁可离开台湾舒适圈,到东南亚寻找仅存的机会,开餐厅、开咖啡店、投身游戏电玩产业,7年间赴东南亚就业的人数增加了1倍。
人才外流,是台湾不得不面对的外在拉力,但台湾内部近来种种作为却等于把人才往外推,让情况雪上加霜,更是令人忧心。最明显的是台湾有不少人被意识形态所困,把人才的流动和忠诚度画上等号,甚至对杰出企业家、国际级学者也动辄污名化,冠以图利、肥猫等种种负面称号,要求不合理的齐头式平等。
长此以往,不但高阶专业人才却步,台湾仅有的国际级的人才也心灰意冷,大叹不如归去,台湾更难以延揽、留住顶尖优秀人才。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曾发布全球人才报告,警告台湾人才外流将在2021年达到世界第一,果真如此,台湾加速陷入脑力空洞化(Brain Drain),更难在世界竞争的舞台上,享有一席之地。
人才的养成需要时间与金钱大量投入。美国的竞争力排名长年以来领先全球,原因在于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学校,提供非常有竞争力的薪酬条件,聘请最好的师资、用最好的教学研究资源与设备,提升教学术与研究水准,并和企业密切合作,培育人才。中国大陆的高等教育近年来在全球排名突飞猛进、香港、新加坡也一直拥有领先的教育与学术环境,吸引全世界一流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企业要永续长青,更必须延揽、栽培专业人才,倚赖其全球运筹管理能力、灵活思考应变能力、数位商务实力,以及关系深化力等软硬体关键实力,才能持续升级,维持领先。
回顾上世纪,台湾曾经凭优质的高等教育提供企业充沛的高阶人才,也曾排除万难,提供优渥条件争取海外专业人士,造就了全球瞩目的经济奇迹。如今情势一百八十度逆转,台湾人为争取更好的出路、更大的发挥空间而竞相出走,往往一去不回,实力也将因此流失殆尽。
要如何力挽狂澜,留住人才?这是各方都要努力的功课。一来台当局要带头创造尊重人才的环境,制订延揽人才的政策;再者,学校要走出象牙塔,和企业密切合作,培养产业所需的人才;而企业也要以发展人才为己任,发掘并培育优秀人才。当然,台湾的年轻世代要有追求卓越的旺盛企图心,积极接受挑战,提升格局和视野,证明自己值得栽培,成为国际化的人才。唯有如此,在未来全球竞争力的战场上,我们才有机会再创佳绩。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世界竞争力年报台湾排名大幅下降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