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侏罗纪猜想证实 山东郯城县发现300个恐龙足迹(图)

侏罗纪猜想证实 山东发现“群居恐爪龙”
郯城县发现300个恐龙足迹,其中70个为小型恐爪龙类足迹,系世界首例
《侏罗纪世界2》正在热映,暴走的恐龙、狂奔的人类给人视听震撼,影片中的帝王迅猛龙让人眼前一惊。
与电影不谋而合,6月18日,中美澳恐龙足迹考察队的专家学者宣布在山东郯城发现了一大型恐龙足迹点,多达300多个,是一亿年前的恐龙的生活痕迹。
《侏罗纪世界2》中出现的迅猛龙的“狼群”特征在此次发现中被印证,迅猛龙属于小型恐爪龙类,这批足迹中,有70余个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龙类足迹,这印证了小型恐爪龙类的群居特性,此外,这也是世界上首例群体性小型恐爪龙类足迹。
发现超过300个恐龙足迹
据介绍,该足迹发现于山东郯城县,被称为李庄恐龙足迹化石群。该处地形条件良好,横亘于临沭、郯城、东海、新沂四个县的马陵山,海拔不高,但状如奔马,恐龙时代的地层出露较好,一直延续到临沭岌山,在没有山头的低矮丘陵里,第四纪耕土层之下几十厘米就可见白垩纪岩层。
2015年,国内知名的恐龙猎人唐永刚与化石爱好者柳洋在该地探索时,意外发现了该地密集的恐龙足迹。为了研究这批足迹,2017年4月,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领队,临沂大学古生物所王孝理教授、张军强博士、郭颖博士等学者考察了这批足迹。
一般来说,一个恐龙足迹点的恐龙足迹种类都是寥寥一两种,但李庄足迹点的恐龙足迹却包括了肉食性恐龙留下的三趾形中型兽脚类足迹、小型兽脚类足迹、微小型兽脚类足迹,以及两趾形小型恐爪龙类足迹;植食性的窄间距蜥脚类足迹,宽间距蜥脚类足迹,以及鸟类足迹共七种类型,整体超过300个足迹。

现实版“白垩纪恐龙公园”
“300个并不是特别多,但多样性这么强的非常少。”邢立达告诉记者,这表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非常优越,才能吸引各种不同的恐龙在此繁衍。
临沂大学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孝理教授表示,该区域从来没有发现过恐龙骨骼化石,所以只有恐龙足迹可以告诉我们,这里生活过什么恐龙。此处恐龙足迹的多样性令人震惊,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白垩纪恐龙公园。
通过对足迹化石制作数字模型,可以精确判断足迹的边缘,“最小的肉食恐龙只有50厘米,而最大的能达4米,它们穿梭在体长约9米、10米的大型植食性恐龙身旁,旁边还有群古鸟在水畔觅食,此时一群小型驰龙类蜂拥而至,对一个观察已久的目标群起而攻之,是一部绝妙的恐龙世界大片!”世界权威的恐龙足迹专家、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马丁·洛克利教授说道。
■ 看点
首次发现群体小型恐爪龙类足迹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恐龙足迹中有不少四道并列的两趾形足迹,大约70个。据介绍,这是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两趾形足迹,大多数属于恐爪龙类恐龙所留。
恐爪龙类恐龙包括驰龙类与伤齿龙类,前者最著名的要属《侏罗纪公园》和《侏罗纪世界2》中那群凶猛的掠食者,后者则属于最聪明的恐龙物种。这类恐龙的共通之处就是它们都长着大型弹簧刀般的第Ⅱ脚趾,是它们捕猎的“杀手锏”,在行走时,第Ⅱ脚趾并不与地面接触,于是就留下了两趾形的足迹。
《侏罗纪世界2》的迅猛龙等恐爪龙类恐龙为集群捕猎,就像现在的狼群一样。
但在2012年6月,中、加等多国古生物学者宣布在甘肃省永靖县的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发现了亚洲最多、最完整的恐爪龙类足迹,并不支持恐爪龙类恐龙的“狼群”特质。“永靖的恐爪龙足迹并没有平行或密集出现,这表明它们可能是孤独的猎手。”当时的发现者之一、权威恐龙学者、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菲利普·柯里说。
“它们(在郯城李庄发现的)每个足迹只有7至8厘米长,组成了四道行迹却始终保持平行状态,一道就是一只恐龙的足迹,可以看出是左右左右的步伐。这是典型的群居性的体现。”邢立达说,“此前足迹学家发现的恐爪龙类恐龙足迹大多数是独行侠,只有一例是平行的行迹暗示着群居,这让古生物学者对科普读物与影视中,群居生活的伶盗龙(又译迅猛龙)打上了大大的问号,此次我们发现首例小型驰龙类确凿的群居性的证据,可以说为这个争议画上了句号。”
经过详细研究,学者们最终将这70个足迹归入迅猛龙足迹。据计算,这些恐龙体长约1米,奔跑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每秒2.4米。
■ 讲述
钻石堆里发现的恐龙足迹
这批恐龙足迹是国内知名的恐龙猎人唐永刚和化石爱好者柳洋的意外发现。
据唐永刚介绍,自己是在2015年大年初六发现的。大年初六一早,两人驱车来到“金鸡岭”,“‘金鸡岭’是一处低矮的丘陵,也是传说中出钻石最多的地方,附近村落老一辈的人几乎都捡到过钻石。”唐永刚说,“沿着乡间小路缓慢行驶,我发现路的南部有一处水塘和裸露的岩层,这是一片人工开采出来的大坑,有着马陵山岩体特有的紫红色。”
“会不会有恐龙足迹?这个念头马上在我脑中一闪。”唐永刚回忆道,“我们下了车就跳进坑中,没走十几步,一个直径七八十厘米的近圆形浅坑进入眼中,感觉是那么的熟悉,因为之前在马陵山发现过这么大的蜥脚类恐龙足迹。”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有规律的左右排列一直延伸到远处,唐永刚和柳洋断定这就是恐龙足迹。不止这一列,还有几列更清晰的,甚至可以看到趾部。在蜥脚类足迹里还穿插着三趾的兽脚类足迹,伴生着波痕。
他们继续向前,在高出的一块2平米左右的平台上又发现了一处鸟类足迹化石,上面还有恐龙足迹的幻迹。“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水塘边一块较大的空地里密集分布着众多的足迹化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当然上面还覆盖了很多杂物,我们简单清理了一下,最少有一二百只足迹化石呈现出不同方向的行迹,大些的基本都是三趾的。”唐永刚说。
■ 名词解释
恐龙足迹是什么?
漫长的进化演变和瞬间的动荡,恐龙这一原本的地球霸主已经消失在地球上,但是它们存在的证据以化石的形式保留。
中国地质大学地层古生物学教授张建平表示,与恐龙相关的化石主要包括恐龙骨骼、恐龙脚印、恐龙蛋和恐龙粪便化石。“只有在泥沙的温度、黏度、颗粒度都很适当的地面,恐龙足迹才能被保留下来。”
这些脚印能帮助科学家了解恐龙的习性。张建平认为,恐龙脚印可提供恐龙的类型、大小、数量和相对丰度、行走方向和速度等信息。另外,恐龙脚印也可提供恐龙足部形态和脚趾数目等信息,在某些情况下,恐龙脚印还保存有皮肤印痕,为研究恐龙皮肤结构和恐龙复原提供珍贵信息。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俊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山东郯城 300个恐龙足迹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