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谨记“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农民而设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是属于亿万中国农民的节日,是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
从民俗上看,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如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彝族的火把节,但在国家层面上缺少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去年全国两会期间,45名人大代表提出设立丰收节的建议,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农,天下之大本。”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尽管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下降,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并没有改变,党中央也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如今,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中央决定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势必极大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实现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对农业的了解正在弱化,对农村的认识正在虚化,对农民的感情正在边缘化。“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仅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还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重拾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那些人的情感寄托,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对于农民来说,秋天是成熟结果的季节,是享受丰收喜悦的季节,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从节气上看,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秋高气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也最能体现丰收。即便说全国各地收获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也是大头。所以说,把每年秋分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乃最佳选择,不仅体现了鲜明的农事特点,更契合了丰收节的主题。同时,也便于充分展示农业的丰收成果,让广大农民真正放轻松、歇歇脚,参与和享受属于自己的节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中国农民的节日,主角是农民。这一节日设立的初衷必须谨记。只有让农民广泛参与进来,让农民享受到节日快乐,“中国农民丰收节”才实至名归。而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结合各地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好农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忌搞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的活动,更不能像某地修订教材一样,只能叫“姥姥”、不能称“外婆”。同时,一定要考虑到农村的乡土风情,不要用城市的视角组织活动、庆祝节日。既要突出节日的仪式感,又要注重务实,避免铺张浪费。总而言之一句话,农民是丰收节的主体,农民广泛参与是关键,农民的节日农民乐。
现在距离秋分还有三个月时间,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让人翘首以待。希望借助节日这一重要文化符号,在展示农业丰收景象的同时,让全社会更加关注“三农”问题,进一步增进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为农民带来更多福祉。毕竟,“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为农民而设。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农民 中国农民丰收节 节日 丰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