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陈茂旺:用爱与责任为“北漂”青年“安家”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题:陈茂旺:用爱与责任为“北漂”青年“安家”
记者魏梦佳
陈茂旺有两个身份。他在位于北京顺义的北京城市学院担任宣传部部长,每天处理纷繁的本职工作;夜晚周末,又作为共青团福建省驻北京市工作委员会书记,张罗在京闽籍青年的各类活动。忙,是他的常态。
这个周末,他带领志愿者来到丰台区育慈儿童疗育中心,为20多名脑瘫儿童过生日、做游戏。之后,在福建驻京团工委为闽籍青年创立的茶室内,邀请多位金融专家为40多名在京创业青年介绍行业动态,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指导。
2012年,为了加强对在京闽籍青年的服务引导,福建驻京团工委成立,在老乡中颇有人缘的陈茂旺众望所归,成为首任义务兼职书记。带着“帮助北漂年轻人”的朴素想法,陈茂旺带领一支30人的志愿服务团队,相继创办“奋斗北京”、“志愿北京”、“牵手北京”等5大服务项目,为青年提供创业就业、婚恋交友等公益服务,每年举办数十场大型活动,累计服务青年约4万人。
据了解,团工委工作全部由在京闽籍热心青年义务兼职完成,不领薪酬。“我们不是个人朋友圈,而是大众青年团,为青年朋友搭平台、做服务。”陈茂旺地说。
团工委成立之初,陈茂旺用脚踏出“闽籍青年分布图”,茶城、服装市场、海鲜批发市场、陶瓷城、农产品批发市场……他在福建人扎堆的京城市场一家家店铺“找老乡”,邀请他们参加活动。
“漂”在北京的异乡青年,或多或少面临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如何为他们提供管用、贴心服务?几年来,陈茂旺和团队以乡情为纽带,为所有闽籍在京青年搭建公益服务平台;为方便交流,还设立了环境温馨的茶室、办公室及会议室,供青年人免费使用,其微信公众平台每周发布的各类活动消息广受年轻人欢迎。
“活动总是场场爆满,经常是计划组织100人报名200人。”团工委办公室主任黄圣伟说,今年端午节前夕,他们为在京闽籍应届毕业生组织端午节活动,3小时报名人数超百人。那天,多位行业专家与大学生们围聚在一起,吃着粽子,分享职场经验,即将走出校门的闽籍学子感到受益匪浅。
为帮助更多青年就业创业,陈茂旺还推动成立了北京市青年闽商促进会、青年创业就业服务基地联盟。几年来,团工委通过牵线搭桥、资源整合及发展指导,使2000多名创业青年受益,帮助10多家创业青年企业挂牌新三板。联盟内多家福建企业每年还为在京闽籍青年提供数百个就业、实习岗位。
中运传媒董事长、福建创业青年张清枝感慨地说,企业一路走来,与团工委的支持密不可分。“茂旺带我们去拜访北京优秀企业,在融资方面牵线搭桥,组织沙龙让企业家们分享创业故事和成功经验,还为公司推荐了一批青年人才,对我们帮助很大。”现在,企业已与百度、京东等建立合作,去年还在新三板成功挂牌。
“我们都把团工委当成了‘青年之家’,感到特别温暖。”张清枝说。
如今,“有困难找团工委”成为大伙儿的口头禅。团工委微信群里,满是找工作、看病、招聘等各类信息互答;互帮互助,让大家感到“实用”“暖心”。团工委的服务对象不仅限于闽籍青年,他们还依托公益组织“福心公益”对北京的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老年人等群体开展志愿服务。
在陈茂旺影响下,一批在京闽籍青年纷纷加入团工委,成为骨干力量。他们说,过去老乡会多半是“吃饭唱歌”,自从参加了团工委的活动后,增长了见识,得到了正向指导,获得了正能量,决定加入团队,“希望用自己所长帮助更多人”。
青年的认可、乡亲的信任,让陈茂旺感到欣慰。他表示,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咬牙硬撑下来”,是基于一份心愿与信念。
“我不想让遇到困难的青年人失去信心,我做的是一名党员该做的事。我希望青年人都能够感受到共青团组织的温暖,在北京实现梦想,并将乡情温暖和正能量传递下去,影响、帮助更多人。”陈茂旺说。
编辑:秦云
关键词:陈茂旺 共青团 北漂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