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赵润:汉字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作者:赵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段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文明交流互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以开放包容为理念的重要内容。各国间的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也离不开文化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建设是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文化战略。通过实施这一战略,以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促进区域合作,实现长远发展,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数量众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非汉字莫属。汉字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存活至今的文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纽带,在世界上是代表中国的最好名片之一。“一带一路”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在21世纪拥抱世界的臂膀,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桥梁,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动力。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国际共识的逐步形成、各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标志性项目的逐步落地,汉字实时见证着这一切,同时也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散发着自己的魅力。
汉字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重要意义。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智慧结晶,对更好地阐释当下“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据《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7)》披露,目前我国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世界各地有近2万所中文学校,面向华侨华人传授中文。孔子学院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广覆盖的孔子学院布局。而“一带一路”沿线就有51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34所孔子学院和13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汉语、习汉字已经不是简单的兴趣性选择,而是许多国家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时尚”与“潮流”。相关调研显示,目前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校是高等教育机构的8倍。很多国家,汉语教学从大学迅速向中小学延伸,甚至2017年底在英国,首家以中文为主的双语托儿所在伦敦成立。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
汉字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文化消费需要广阔的市场,消费主体越广泛,文化的传播就越广泛,文化的影响力就越大,文化产业的市场空间也就越大。“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交流更为密切,为各种优秀文化及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理念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同时也为文化消费、文化产业跨越国界开辟了道路。但是,所有这些文化活动都基于文字这个载体来表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文明的交流互鉴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对于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进一步推动的作用。汉字独特的象形特点,有着与时俱进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同时汉字本身既承载声音又可表意,可以通过象形帮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只有更大范围地传播出去并被人认知,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多,以汉字为载体传播的各种信息才会在更大程度上为其他国家的人们接受,实现更好的交流。
推广汉字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汉字不只在沿线各国展示了中国文化,也为其认识中国打开一扇窗,更为学习者成为各自国家的栋梁提供了帮助。随着中国项目、中资方案、中华文化陆续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汉字这个中国文化的符号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国家语委项目“母语的地位作用与和谐语言政策的构建”结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特色外语战略研究”的启动、“十二五”科研规划重大项目“国家安全中的语言战略研究”的稳步进行、“语言文字国际高端专家来华交流项目”取得的丰硕交流成果,给中国语言学界带来了思想的碰撞,更好地借鉴国际相关研究成果,开阔语言文字研究视野。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7)》《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和《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2016)》三大报告,立足本国语言文字建设、加大汉语国际推广步伐的举措和成绩清晰可见。2013年,甲骨文首次进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17年甲骨文更是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甲骨文重要的国际地位,甲骨文已经成为中华文明和文化自信的一种象征。世界各地“汉语桥”“长城杯”“熊猫杯”以及书画展等汉语文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摩洛哥悄然兴起“汉语是未来的语言”的汉语热;牙买加“现代语言日”已经形成规模;泰国培养“汉语+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推动“泰国4.0”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对接;俄罗斯的“俄罗斯孔子学院——行走在‘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传播者”人文系列视频也陆续播出等,都显现出汉字在世界的影响力。(赵润)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汉字 文明 交流 载体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