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乡村医生捐出斥资600万建的医养院 自己蜗居平房
核心提示45岁的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乡村医生陈国厂最近“火”了,原因是他向当地乡政府无偿捐出了斥资600万元建设的医养院,而他自己则蜗居在漏雨的平房里,甚至舍不得给在郑州工作的儿子买房。
一位乡村医生,捐出600万元的“家产”给国家,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7月1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走进太康县,探寻陈国厂的公益之路。
讲述:首次做公益,他一下捐出25万斤白萝卜
盛夏的知了趴在枝头上鸣叫,太康县高贤乡汪庄村郁郁葱葱,环境优美。村子西头,陈国厂家几间老旧的平房,“混搭”在左邻右舍的高楼之间。
正午时分,妻子韩翠红在狭小的厨房里忙活,做陈国厂最喜欢吃的捞面条。刚从医养院赶回家的陈国厂早已饥肠辘辘,他左手拿起一个馒头,右手捏起一粒蒜瓣,大口吃了起来。
2003年,身为乡村医生的陈国厂首次参与公益活动。那一年春季非典肆虐,听闻白萝卜有抗击非典的功效,陈国厂捐出自家18亩地里的25万斤白萝卜。那一年,萝卜价格疯涨的时候,陈国厂却做出这个令人诧异的举动。
非典过后,他被周口市委、市政府评为“抗击非典斗争先进工作者”。拿着红彤彤的荣誉证书,陈国厂收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25万斤萝卜,按照当时的市价,逼近30万元。15年前,30万元可以在周口市区黄金地段买两套房子,但就这么被陈国厂眼都不眨地捐了出去。
难道他是饿着肚子做公益吗?当然不是。
“当时我们家的情况在农村来说还可以,作为村里的赤脚医生,国厂的诊所每天收入都有六七十元钱。再加上有10多亩地,还过得去。再说萝卜是我们自家种的,农资成本也就两万来块钱,最主要的是捐出去能帮助别人,这比啥都强。”陈国厂的妻子韩翠红说。
历程:把做公益当成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生理想
一位平凡的乡村医生,受到市级党委、政府的表彰,陈国厂轰动一时,成为十里八村乡亲眼中的“明星”。这种被众人敬佩的感觉,让陈国厂觉得无比幸福,“那花多少钱也买不来”。
此后,陈国厂把做公益当成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生理想,只要有机会,他都热心参与。
陈国厂所在的汪庄村位于高贤乡东南部,村子北头有一条沟渠,沟渠对岸才是庄稼地。2005年麦收前夕,通往农田的老桥年久失修,已不能满足农业机械通行。如果不修新桥,意味着数百亩地的庄稼只能回到人工收割的原始农耕时代。
陈国厂家的地也在沟渠对岸,乡亲们急,他也急。在这种情况下,陈国厂主动找到村支书,提出愿意拿2万元钱修一座新桥。村支书代表全村1000多名村民感谢他,村里大喇叭连续表扬好几天,村里还把这座桥命名为“国厂生产桥”,这对陈国厂是一种强大的鼓励和动力,“高兴得好几天没有睡着觉”。当年的2万元钱,是陈国厂大半年的积蓄,但是他并不后悔。“当时那2万块钱我存在银行里,是暂时用不到的闲钱。拿出来帮助村民解决难题,这就叫把钱用在刀刃上。”陈国厂说。
有了捐萝卜、修新桥的经历,陈国厂的“好人形象”深深烙在村民心里。而他也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随后,村里集资修路、捐资助学,他事事带头参与,直接支持现金6万多元。
勤劳:苦心经营做实体,挣回钱来做公益
有人说,陈国厂步入了一个“公益循环圈”,他越做公益,大家就越说他好;大家越说他好,他就越有劲做公益。对此,陈国厂腼腆地笑了笑说,“可能就是这样吧”。
而村里呢,也愿意把这个典型推向前进,通过一个陈国厂,带动更多个“陈国厂”。汪庄行政村64岁的支部书记陈俊兴说,在农村干事没有领头羊不行,村里愿意把陈国厂树立成模范,就是希望他处处带头,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多传递正能量。
公益离不开资金支持,陈国厂对这一点非常清楚。于是,他在经营诊所之余,开始做经济实体。当然,村里对这些也都是鼎力支持,只要是政策允许的,一律给予支持。
2013年,在尝试搞塑料大棚、种植莲藕遭遇种种不景气后,陈国厂把目标选定为养殖业,开办了一家养猪场。在此过程中,村里、乡里积极为他解决养殖场用地问题,解决手续问题,给予很大帮助。对此,陈国厂心存感激,决心要把养殖场干好,多挣钱、多做好事。
“2014年收回成本,到了2015年行情大好,那一年挣了260万元。”陈国厂回忆说,从此他就以养殖场为依托,带动公益事业越做越大。谈及此次捐出600万元建设的医养院,陈国厂笑着说:“说实话不好听,我就是用养猪场‘养’的医养院。”
在村医和养殖场老板两个角色之间,陈国厂是如何切换自如的呢?陈国厂说,他的主业仍然是村医,养殖场是家里其他人帮助打点的,他只是筹钱投资、宏观把控经营而已。
探访:医养院无偿捐给国家,陈国厂依然负责管理
“党的政策有保障,五保老人有所养,感谢院长陈国厂,如同儿女无两样。”7月1日下午,10多名五保老人聚集在陈国厂创办的医养院门前,自编自演快板书。
陈国厂创办医养院,还源于他一直做公益的热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几年前,陈国厂就成立了“弱势群体服务站”,义务照顾全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而这个服务站,也正是如今医养院的前身。
今年春节过后,他拿出经营养猪场挣下的全部积蓄,斥资600多万元,打造了这所现代化的医养结合养老院。7月1日,记者步入医养院探访看到,大楼内干净整洁,厨房里饭菜丰盛,五保老人们在这里颐养天年、怡然自得。
“我个人能力有限,现在建的这所医养院能容纳200名五保老人,我考虑捐给政府后,通过政府号召,能接收更多的五保老人。”陈国厂说,这是他愿意捐出医养院的根本原因。
“我捐出医养院时跟政府签的有协议,任何时候都不准营利,只准按国家政策安置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陈国厂说,目前乡政府认为仍由他管理医养院比较合适,所以他更不会辜负社会各界的期望,一定会把医养院做好,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日常生活开销和看病,除了国家政策承担的,我负责包圆了。”
对此,太康县高贤乡党委、政府高度评价陈国厂的善举。“国厂做这个事是为政府分忧,为社会解难,我们对他表示感谢,相信他肯定会把医养院做好。”高贤乡党委副书记应中华说。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于扬李玉坤实习生王慧星文图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乡村 医生 医养院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