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让失信者受罚 让守信者受益
湖北黄石,法院为“老赖”定制专属彩铃,提醒来电者谨慎交往、督促还账;福建罗源,一些影院在正片放映前,会播出一条包含“老赖”名单的特殊广告;广西兴宁,地方法院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老赖”执行悬赏……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积极创新惩戒手段,曝光失信行为。“老赖”无处可藏,令百姓拍手称快。
失信案例之所以备受社会关注,就是因为其蚕食的是整个社会的“诚信红利”。编造虚假信息、精心设置骗局,电信诈骗不仅给受害人带来财产损失,也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写明“限本人使用”的免费卡,被转借多人,吃垮的不光是火锅店,还有买卖间的信任;一年间换11家公司,11次仲裁索要加班费,“职场碰瓷”危害的不光是企业,还有劳资关系……大河奔流,信任就如同河床,一旦崩塌,正常的社会协作和社会公正都会因此失去依托。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守信不单是个人修养的证明书,也是社会运转的润滑剂。有学者说,信任是一个复杂社会的简化机制。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人际交往既亲密又清澈,社会治理既简单又高效。而一旦假货招摇过市,人们只能劳心费力地去学习如何识别真品;一次出尔反尔,“人格担保”黯然失色,定金、抵押不断加码。失信行为,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也大大推升了社会正常运行的成本。特别是如果“守信者吃亏、失信者得益”的现象得不到纠正,失信成本保持低位,更会出现以狡诈为美德、以虚伪为能力的“诚信滑坡”“信用破产”,给法治、道德带来整体冲击。
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从国家发改委联合铁路民航部门,限制严重失信人乘坐飞机火车,让失信者真正“寸步难行”,到文化和旅游部要求逐步完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诚信标准,推动艺术教育健康发展;从哈尔滨禁止失信开发建设单位招投标,到南京规定骗提公积金者5年内禁止贷款……各领域、各地区、各行业共同出击,对失信个人、企业严肃处理、联合惩戒,织密诚信建设的天罗地网,才能让整个社会的运转更高效也更和谐。
在失信者有“痛感”的同时,更要让守信者得“甜头”。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市场机构互联互通,提供优质商业、金融服务;税务部门向A级纳税人提供绿色通道;企业平台凭借信用积分提供免押金骑车、办签证免酒店机票信息等便利……政府推动、社会共建,让无形的信用“变现”,本身就是一种激励诚信的正面导向。无论是信用住宿、信用医疗,还是信用社交、信用租赁,都丰富了诚信社会的应用场景,也将形塑信息社会的文明景象。
从2014年开始,“信用体系建设”已连续五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日前,“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将褒扬守信、聚焦问题。诚信建设,中央有坚定决心,百姓有热切期盼。目前,全国法院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逾1000万人次,约250万失信者已主动履行了法律义务。有人说,“信用+”是下一个10年最大的商业红利。其实,信用的黏合剂也理应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红利。褒奖每一次守信,惩戒每一次失信,效果是实实在在的,传递出的导向也至关重要:失信者的过错,不能让守信者承担。让失信者付出高价,让守信者享受红利,诚信才能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本。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失信 守信 诚信 信用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