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这里的门前静悄悄――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见闻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4日电题:这里的门前静悄悄――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见闻
新华社记者李仁虎、丁铭、贾立君
如火7月,是全国高考录取工作最繁忙的时期,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却“门前冷落”――无武警值守,无人员聚集,一切如常。
动态排名不“盲报”
“10多年前,每到录取时节,前来咨询填报志愿的考生和家长络绎不绝,门前大街都由警察疏导交通,真是应接不暇。”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考务一处副处长王织春说。曾经的社会“热点部门”,随着招生模式的改革变得静悄悄。
“当时咨询的人多,主要是因为大家靠运气盲报志愿,心里没底。”王织春说,从2006年开始,当地对高考录取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互联网+”基础上的“动态排名、精确定位”――即考生在网上填报志愿过程中,能够看到本人在所报院校和第一专业中的实时排名情况,再根据考试中心每隔1小时公布的院校最新报考统计信息,不断调整志愿,最终确定与自己的分数和理想匹配的院校。
在高校录取阶段,考生还可以全程查看到本人的档案状态和投档轨迹;录取结束后,考试中心公布最终结果,并与填报志愿期间的所有信息相衔接、相对照,接受考生和社会的监督。
内蒙古针对“盲报”和此前的高分生为低分生“占位”等问题,于2008年增加分时分段结束填报志愿作法,即不同分数的考生填报志愿结束时间不同,堵住了漏洞,定型“动态排名、精确定位”填报志愿模式;2015年起,又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每位考生“量身”推荐20所可报院校名单,让考生心中有数,不再为如何填报志愿而发愁。
知己知彼填志愿
“以前填报志愿之所以难,主要是因为不知道多少人和自己竞争同一个专业和学校,才造成失误以致落榜。”呼和浩特市的徐先生说,他女儿去年高考后,参照“动态排名”信息和系统自动推荐的院校填报志愿,最终上了理想中的师范院校。
“高考分数出来,对照高校的招生计划,基本上就能知道能上哪些学校。”徐先生说,今年他的外甥高考,家人已选好了几所心仪的学校,“按这个方式报志愿,不会报空。”
“知己知彼填志愿,明明白白上大学。”包头市固阳县第一中学校长蔡有渊说,当考生看到自己的排名超出院校招生名额时,很快可以改报自己排名靠前的其他院校,“保证考什么样的分数,上什么样的大学”,不用“猜”和“蒙”,报志愿不再是一件难事。
内蒙古这一高考录取模式,2006年以来已惠及200多万名考生。目前制度日臻完善,向考生公开、公示及可查询的信息内容有60多项;全区录取率由2007年的58.25%提升到去年的94.19%,考生复读率由2008年的23%下降到去年7%,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不再遭遇“大小年”
“内蒙古招生的最大特点是信息对称、全程阳光。”一位从事考试招生多年的人士说,公开透明,人们的自主权、选择权更加充分,就不用再去“找关系”。
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副主任张培文坦言,改革之前,“高分低就”“低分高攀”现象经常出现,导致高校报考人数不稳定,且起伏较大,形成所谓的高考“大小年”,造成一些名校招生名额浪费。如今,此现象不复存在,“‘动态排名’过程,实际上已经把录取结果提前呈现给了考生。”
在“内蒙古招生考试”微信公众号里,许多人留言对政府的作法大加赞赏。记者在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机房看到,十几名工作人员面对电脑荧屏忙碌不停,与楼外的冷清形成鲜明的对比。考务监察处处长陶德格日乐说: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破除“障眼法”,把权力下放给老百姓,不能再让考生无所适从、家长绞尽脑汁;信息对称给了考生一个准确的坐标,可将填报志愿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编辑:秦云
关键词:内蒙古 教育招生考试中心 高考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