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观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馆
中国侨网7月18日电 据《欧洲时报》报道, 7月17日,来自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的58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通州参观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馆。
据介绍,北京通州,百里长安街东端,京杭大运河北首,2200多年来,日夜奔腾的大运河水,养育了勤劳、勇敢、善良的运河儿女,使通州积淀盛誉。2016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通州肩负起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战略使命。

“一枝塔影认通州”,在大运河流波荡漾之中,水之韵、塔之影、帆之风,见证着通州深厚而独特的水乡文化积淀。传承着兴文重教的风尚,兴办过通惠书院、杨行中书院、闻道书院、双鹤书院、潞河书院五大书院。在诗书化人中,孕育了人文荟萃的沃土。这里名家众多,人才辈出,先贤名宦,薪火相传。这里运河文化源远流长,文遗景观遍布各处。
作为久负盛誉的水陆都会和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在元、明、清时期,是四方贡献、帝王南巡、漕运物资水路必经之地。文献记载,来自朝鲜、琉球、安南、日本等国进京朝贡的使臣,称通州“物货之盛,人物之繁,与皇城几为相等”。都察院、户部、礼部、工部均曾在此设立分司,兵部驻扎重兵,为拱卫京城之“左辅雄藩”,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的美誉。
纵观古今,通州之于北京的独特政治地位和悠久文脉,奠定了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深厚基础。
满怀激情 以“工匠”精神打造城市典范
北京三面环山,东部一马平川,大运河如一条巨龙横贯在通州的大地上,昼夜奔流,挽起河北、天津,使通州成为京东门户。
面对历史机遇,通州凝心聚力,对标“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12个国际设计团队,17个专项规划,15项专题研究,精工细作,贯彻中央的各项要求,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
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人大附中等名校相继入驻,一批三甲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落户通州,惠及本地的同时也分解中心城区功能压力。行政办公、文化旅游、商务服务三大功能定位,重点功能区建设居民热情支持,100%签约搬迁,各项建设高效推进。从广大市民需要出发,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的幸福感。

千年之城 一个人们向往的地方
通州,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没有城市病的和谐之城;建设人们向往的运河文化之城。
深入提取大运河文化基因,再现古城历史遗迹,充分彰显中华元素,延续千年城市文脉,让古老运河文化拥有新的生命。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传承历史文脉,建设北京新的大运河文化地标,打造富有时代活力的大运河文化精品力作。
依托古老的大运河水系,构建一个水城共融的有机生命体,建设更能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的海绵城市。集成世界先进技术,构建起千年城市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极大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发展韧性。
让森林融入城市,七级绿化系统,形成网络体系,依托绿廊和水廊构建的城市风廊系统,人与自然得以和谐相处,营造国际一流的大运河生态宜居城市。
构建全绿慢行系统,建设出行方便,步行友好的城市,均衡布置多级公共服务体系,围绕社区中心形成15分钟步行生活圈,满足市民工作、居住、休闲、交通、教育、医疗等全方位需求,共同建设大运河畔职住平衡、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在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改革之路上,通州将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枢纽,凝聚古今智慧、发扬工匠精神,精心推进,努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通州新篇章。
“无论是设立雄安新区,还是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最终的目的,都是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目前全球已有六大世界级城市群,我们要建第七个。”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这样说。(孔帆)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城市 通州 建设 北京城 副中心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