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新台商大陆创业青睐“轻资产”
新华社上海7月20日电(记者潘清)今年37岁的台湾人邱隽熹11年前进入母婴护理行业,2014年以职业经理人身份来到上海打拼,并于去年10月转型当“老板”,在闹市区开设了一家月子会所。几天前,邱隽熹又迎来了位于上海青浦区的新会所正式开业。
资料图
不同于第一家月子会所自己出资、自有品牌的经营模式,这次邱隽熹选择与大陆企业时尚妈咪集团携手,以“输出”方式助后者打造集月子中心、产后康复、婴儿游泳、医学美容于一体的“母婴会馆”。
据邱隽熹介绍,除输出技术和管理模式,他们还派出3位资深员工分别担任总经理、护理总监和市场经理,以其多年积累的经验确保新会所的筹备和顺利起步。
“伴随大陆民众消费理念转变,越来越多新生儿家庭选择到专业机构‘坐月子’。母婴护理行业前景乐观。”邱隽熹透露,公司已在广州、南昌和山东临沂布局了4家“月子会所”,今后还计划进入更多大陆城市。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6年间大陆月子中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41.6%,2016年规模约为82.6亿元人民币。保守估计,未来这个市场有望保持25%的年增长率,预计到2022年超过320亿元人民币。
从场地租金、装修到设备购置,打造一间高品质母婴护理机构投资不菲。这让有意深耕这一市场的邱隽熹选择了“轻资产”的模式。在他看来,输出管理和技术可令自己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拓展大陆市场。
对邱隽熹而言,“输出”还有另一层含义。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开设的“月子会所总裁研修班”老师,他已为数百位进入或看好该行业的人士传授“秘诀”。邱隽熹认为,台湾在母婴护理领域积累了数十年产业基础,与大陆庞大的市场和资源形成互补。台湾业者输出经验,有助于和大陆同业一起更好地培育市场。
与老一辈大陆台商偏重制造业的“大手笔”投资不同,“80后”“90”后新台商“登陆”更愿意选择服务、文创等行业。大陆各地接连出台惠台措施便利台青创业,大陆消费市场升级、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则为台青创业者以“轻资产”模式起步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90后”台湾女孩廖子瑄2016年来沪创办“城市小农”,专注于将台湾优质果蔬引进大陆市场。和不少初到大陆创业的台青一样,她选择从提供“零租金、零成本、零负担”的上海金山科创园起步。
在与电商平台合作的同时,廖子瑄还在微信平台上开设“城市小农”微店和公众号,展示产品并与客户亲密互动。除引进台湾知名的文旦、莲雾、木瓜和日月潭红茶,她还计划与大陆农户合作,通过“城市小农”平台将更多健康好吃的果蔬介绍给两岸消费者。
作为在沪台湾职业女性联谊组织,成立16年的台湾职业女性联谊会目前拥有300多位会员,其中包括不少文创领域的成功创业者。
“以‘轻资产’为特点的文创是台湾的优势产业,在大陆则是朝阳行业。”联谊会会长顾忆华说,对台湾优秀女性文创业者而言,她们遇到了在大陆创业“最好的年代”。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大陆 台湾 创业 轻资产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