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候鸟老人”西南飞——四川攀枝花市康养旅游见闻
新华社成都7月24日电 题:“候鸟老人”西南飞——四川攀枝花市康养旅游见闻
康锦谦
“以前只知道这里冬天暖和,没想到夏天也舒服。”在四川攀枝花市一家颐养中心,85岁的张光煜已经是第二次从北京过来了。2016年冬天,他和弟弟妹妹在这里住了一个月。今年夏天,他又来到攀枝花,这次打算先住两个月,“冬天再和家人一起来。”
地处我国西南川滇交界处的攀枝花市,自然环境独特,年日照数2700小时,平均气温20.3℃。这里阳光灿烂、冬暖夏凉、空气洁净,成为许多老年人康养旅游“不约而同”的选择。从外地来攀枝花过冬的“候鸟老人”,由2013年的3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15万人次。
大量“候鸟老人”的到来刺激了当地康养旅游业发展。“这几年攀枝花的民营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市老龄办副主任巫俊霞表示,政府也在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业,创新“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养老模式。
“每到冬天这里都‘一床难求’。”在攀枝花一家民营养老机构,负责人周蓉自豪地说。由于需求旺盛,许多客人常常在过完冬以后就预付次年冬天的床费。目前这家养老机构已经开设了三家分店。
满足“候鸟式”康养老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带动了整个康养服务业的发展,“康养+医疗”“康养+互联网”等新型专业养老机构越来越多。
在攀枝花市米易县一家照料中心,负责人罗文涛介绍,整个米易县的老年人口有三四万人,而他们中心建立的“为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就收集了1万多位当地老人的信息。中心除每年为1400多位老人提供定期的上门服务外,老人还可以随时通过紧急呼叫,通知就近的护理员提供上门服务。内容包括家政保洁、衣物清洗甚至是陪聊天等精神慰藉式的帮助……
可模拟中医对老人进行望闻问切诊治的中医智慧机器人,根据老人身体需求自动升高降低的医疗床,24小时监测老人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并做出分析报告的智能床铺……在攀枝花一家医养护理院里,有不少“高科技”设施设备。这家主打“医疗康养”的护理院还拥有药房、检验室、彩超室、放射室等。“我们的目的就在于让老人享受更专业化、精准化的医疗养老服务。”护理院负责人戴道云说。
“李大爷,不要着急,慢慢松手……”在米易县的一家养老院中,一位坐着轮椅半身瘫痪的老人正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进行康复锻炼。李家广老人伸出左手,紧紧握住了工作人员的手,在不断努力下,老人的手缓缓松开。
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并不容易。75岁的李家广老人患有脑梗四五年时间,学会松手这个动作,就花了一个多月时间。
在攀枝花,养老院已经不再只有“一床、三顿饭”的“标配”,更多充满对老年人人文关怀、关注老人情感世界的养老机构,正给这座城市增添更多的人情味儿,也吸引着更多的老人来这里享受幸福的晚年时光。
目前整个攀枝花有各型康养服务场所69个,拥有各类康养床位7.3万张。据攀枝花市旅游局消息,2017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79.31亿元,同比增长15.13%,占攀西经济区的比重为34.77%。康养旅游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老人 康养 攀枝花市 养老 旅游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