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长江上游第一城攀枝花绿色发展见闻
新华社成都7月27日电 题: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长江上游第一城攀枝花绿色发展见闻
新华社记者胡旭、黄毅
时值盛夏,四川攀枝花雅砻江和金沙江交汇处,汹涌的江水在葱茏的山林掩映下滚滚向前。以花为名的攀枝花市临江而建,被称为“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也是长江上游流域重要的生态涵养地。
雅砻江注入金沙江的地方叫三堆子,20世纪曾是重要的伐木场。“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砍倒的树顺江漂运出去。”51岁的张体建曾是一名“赶漂人”,负责把“漂运”中被阻挡的木材“赶”回河道中间。
但无节制的砍伐使山上原始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加剧,包括三堆子在内,江边到处是光溜溜的山头,乱石成堆。直到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少砍树、多栽树,至今坚持20年,荒山又重披绿装。
张体建从“赶漂人”变成“造林人”,现在又是一名“护林人”。张体建说:“大山养育了我们,守护大山是我们的责任!”
有人守护青山,也有人让绿水重生。从三堆子沿雅砻江向上33公里,就是著名的二滩水电站,240米的高坝形成了宽阔的人工湖。为库区移民生计,当地曾鼓励搞水产养殖。
近20年的发展,让二滩库区网箱养鱼渔民增至近千户,网箱数量达5万余口,年产鱼量超2.7万吨,年产值数亿元。库区村民姜兴明就投了十几口网箱,一年能挣10多万元。
但经济效益背后却是沉重的生态代价。“用网箱养殖1吨鱼造成的污染相当于20头猪的排泄污染。”当地干部说,长期的饲料投喂及水中的养鱼设施给库区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这么下去肯定不行,攀枝花市决心壮士断腕。2014年6月起,在补贴政策支持下,当地开始逐步取消二滩库区网箱养鱼,到2016年底实现全面拆除。
取消网箱后,二滩库区水质正逐步改善。“臭味没了,水也清了!”如今在二滩水库旁开农家乐的姜兴明说,“这一湾清水让大家吃上了旅游饭,现在正是避暑季节,游客越来越多。”
实际上,攀枝花的绿色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是以花命名的城市,它更以“百里钢城”为人熟知。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04年,攀枝花空气质量达标率仅为16%,戴上了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的黑帽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攀枝花累计关停“三高”企业65家,淘汰钢铁煤炭等落后产能近600万吨;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到98.4%;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1.79%;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摆脱环境困扰,攀枝花更有底气做好绿色文章,阳光康养和现代农业已成为当地增长最快的产业。为将“花城”做实,攀枝花着力打造以花街、花道、花园、花海为主题的“四花”工程。如今,攀枝花到处吐露着鲜花的芬芳。
绿色产业布局与城市景观设计互动互融,让市民与游客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绿色发展脉络,正让金沙江边攀枝花这座工业城市逐渐成为闻者向往、居者自豪、来者依恋的阳光花城。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攀枝花 绿色 发展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