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让乡村由内到外美丽起来
核心阅读:天山南北结合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在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乡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村民的生活日新月异。从实现“安居”开始,新疆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生活设施建起来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不少。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转变,房前屋后干净了,道路整洁了,不少地方正在探索垃圾、污水统一集中处理,村民的生活环境今非昔比。不少地方将优化乡村环境与发展绿色产业相结合,在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特色手工业等产业方面积极展开探索,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实现了经济发展、村民增收的目标。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王兴瑞报道)建设村容整洁、生态宜居的美丽农村,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新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近年来,新疆不少地方结合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在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乡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村民的生活日新月异。
建设跟进 条件改善了
“新建农村安居房305套、游牧民定居房260套、易地搬迁房77套,完成村通畅工程149.3公里,安装农村公路生命护栏175公里,建成人行便道200公里。”7月18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副县长李彦军说。近年来,该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持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从实现“安居”开始,新疆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生活设施建起来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不少。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新疆共建成农村安居房210万套,数以百万计的农牧民告别了老旧房屋,搬进了崭新的安居房,开启了新的生活。今年,新疆计划实施农村安居工程30万户,优先解决22个深度贫困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问题。
李彦军说,且末县今年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将突出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促使人居环境质量有较大提升,抓好道路通达、卫生厕所普及、安全饮水工程等方面建设,让农民群众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按照《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新疆将加强实施乡村通沥青(水泥)路和硬化路工程,建设完善村庄道路照明等配套公共设施,加大农房特色风貌管理等方面工作,持续提高村民生活条件,全面改善村容村貌。
环境变好 生活舒心了
相比整洁的城市街区,乡村在很长时间内都给人留下灰尘大的印象。近年来,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转变,乡村环境正在得到明显改善。房前屋后干净了,道路整洁了,不少地方正在探索垃圾、污水统一集中处理,村民的生活环境今非昔比。
跟城里一样,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园户村镇上二工村的村民如今已经习惯了放着音乐的洒水车和扫路车从村里开过。原来,园户村镇为了改善农村环境,统一购置了11辆垃圾车、洒水车、吸污车、扫路车等清洁车辆,对各村的主干道路和房前屋后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二工村村民马文国说,洒水车和扫路车每天清扫,村民也不乱倒垃圾了,村里环境好了很多。
这样的场景,在呼图壁县4个农牧区乡镇的34个行政村已经司空见惯。近年来,呼图壁县累计投入资金1800万元,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转,目前,该县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率达70%。
哈密市伊吾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志强说,伊吾县自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780万元,连续六年实施全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综合整治系列工程,实现了乡镇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到90%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下一步,伊吾县将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同时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乡村公共空间和农户庭院环境整治等工作。
产业发展 日子更好了
盛夏时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大西沟乡的麻子沟村格外好看。走在村里干净的柏油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绿色惬意的乡村图画:蓝顶白墙的民居外面,新栽的树被围在统一样子的原木栅栏里,村里的小路旁,金黄色的万寿菊鲜艳夺目,远处是隐隐青山,近处是葱葱绿树,游走其中,别有一番乡村景致。
这是麻子沟村打造诗画乡村的真实写照。因为紧邻霍城县的福寿山景区,这几年,麻子沟村积极改善村容村貌,发展乡村民宿,在乡村旅游中挖掘增收空间。今年3月份,村民李新岗在村干部的建议下,把家里的闲置空房改成民宿,赶在景区旅游旺季前开门营业。4月份以来,李新岗每个月都能接待几十名游客,家里因此多了一份收入,同村的李新成和侄子在景区开了一家农家乐,眼下正是游客最多的时候,二人忙得不亦乐乎,收入也十分可观。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得到实惠,麻子沟村也梳理描绘出了自己的发展路线图:以旅游富民和诗画乡村建设为目标,构建特色林果、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社区四大产业。目前,村里已经发展起桃子、薰衣草、苜蓿、芍药、黄芪、西梅等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共1699.5亩,其中薰衣草盛花期每亩地预计纯收入达到2000元。
像麻子沟村一样,新疆不少地方将优化乡村环境与发展绿色产业相结合,在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特色手工业等产业方面积极展开探索,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实现了经济发展、村民增收的目标,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新图景正在精心勾勒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布尔津县建设边境小康村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郑卓报道)平坦干净的乡村大道两旁,一幢幢黄墙红顶错落有致的房屋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是距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68公里的冲乎尔镇合孜勒哈英村,也是该县依托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的示范村,全村217户人家都住上了新楼,村民家中水冲厕所、太阳能淋浴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
村民叶尔波拉提 · 恰木奇汗的家,是一栋三居室独栋安居房,总面积130多平方米,客厅、厨房、卫生间、卧室布局合理,院子里没有牲畜粪便味。叶尔波拉提说,现在村里实行人畜分离,各村牲畜在养殖合作社里集中喂养,每家每户庭院里干干净净的。
7月24日,冲乎尔镇挂职副镇长蒋叶军介绍,合孜勒哈英村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现有村民662人,有耕地1699亩,草场800亩,属于农业村。今年以来,该村先后投入资金475万元,用于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新建15000平方米村民活动小广场,完成了4条街道的绿化带、面包砖、围栏的建设,同时对34户哈萨克族居民的房屋进行了外观升级改造。现在,合孜勒哈英村统一了院落环境,每户院落里种有辣椒、草莓等果蔬以及一些花卉。去年,县政府还出资16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5公里长的农村公路,让村民们出行更方便,游客旅游更通畅。
“现在村民的庭院里是绿油油的,房屋街道整齐干净,每家每户都置办了各类家电。”蒋叶军说,人居环境改善后,村民们过上了现代化生活。
和合孜勒哈英村一样,阔斯特克镇的哈拉墩村通过改善人居环境,也让这个边境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已新建安居房81栋,暖棚暖圈60个,铺设柏油路2.5公里,修建便民桥1座,修建排水渠4公里、入户桥涵90个,更新防护林2公里,新建农作物晾晒场一个。
近年来,布尔津县积极推进“三农”工作,以“星级化创建、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积分制量化管理为激励机制,鼓励72个行政村争创民族团结星、生活富裕星等“八星级文明村”。简陋的土坯房和毡房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规划有序、民族特色浓郁、与青山相融的边境小康村新居。
截至目前,布尔津县创建地区级生态示范村43个,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19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5个,国家级生态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
库车县安居房建设给农民生活带来新变化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热依达 通讯员王厚云报道)“去年盖房子,我们家享受了35500元的补助,今年搬进来后,我给院子打了地坪,进行三区分离,现在看起来,这房子干净、整齐,就像小花园。”7月23日,家住阿克苏地区库车县阿克吾斯塘乡卡尔沙村的村民古丽沙木 · 艾克然木高兴地说。
2017年,库车县新建安居房9000套,涉及200多个村,其中贫困户建房任务为4583户,安居房的建设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新变化。
古丽沙木 · 艾克然木家的院子里,如今绿树掩映、鲜花盛开,家里水、电、暖齐全,全家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现在生活环境太好了,我不能把这么好的条件浪费了,我琢磨着搞个小型农家乐,让过往的游客尝尝我的拿手饭菜,然后再抽空搞点刺绣品,或者在村里开个小超市。”古丽沙木 · 艾克然木盘算道。
阿克吾斯塘乡乡长阿不来提 · 尼牙孜说,乡里根据每户的情况,按照生活区、养殖区和种植区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让农民们既要住得舒坦,又要利用庭院经济致富。
自2011年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到2017年底,全县有5.1万户农牧民建起了设施齐全的安居房。同时还配套完善了种植、养殖功能,为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在开展农村安居房建设中,库车县注重将项目建设与生态村、文明村建设相结合,同时配套完成新建安居点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绿化亮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条件。今年,库车县将新建安居房7840套,采取政府补助、农民自筹、对口支援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已100%开工,计划9月底竣工入住。
乌苏市小镇借乡村游焕发新生机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宋雅文报道)“现在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好了,道路宽敞干净,来这儿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家里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7月24日,提起最近两年家乡发生的变化,塔城地区乌苏市古尔图镇的牧民古丽巴哈提由衷地说。
一幢幢雕饰了民族花纹的蓝色房屋坐落在胡杨林边,在这鲜亮的色调中,整个村子都别具哈萨克族风情,古丽巴哈提的家是温馨舒适的两室一厅安居房。“以前镇里的环境不好,现在优美、干净的环境,加上独特的自然景观,让我们村成为游客心中的首选。”古丽巴哈提开心地说。
据了解,古尔图镇是乌苏市区域内哈萨克族传统文化、民俗传承保留完整的哈萨克族聚居区。2016年,古尔图镇党委、政府将精准扶贫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哈萨克风情园,借助优美的山区草原、平原湖泊、千年胡杨林、沙漠等自然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牧民增收,扮靓美丽乡村。如今,古尔图镇每年都会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不少牧民在自家门口开起牧家乐,腰包也日渐鼓了起来。
木哈亚提 · 对山在镇上开了一家牧家乐,每年旅游旺季时,月收入2万多元。“以前我家四处租房子,我靠打零工挣钱供三个孩子上学。现在,我们不仅住上了新房,每月还有不少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木哈亚提 · 对山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几年,古尔图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将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力地带动了二、三产业,促进全镇的经济转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小镇焕发出新的生机。
“现在的古尔图镇环境优美,展现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风光,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镇上的旅游发展起来了,民宿、文创产品等业态也慢慢丰富了,当地的农牧民借助生态旅游提高收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乌苏市委书记周晨说。
【记者手记】建设美丽乡村从改善人居环境抓起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占全国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新疆,大部分地区都是乡村,要实现建设美丽新疆的目标,首先要建设美丽的新疆乡村。
近年来,随着自治区对农村地区投入的持续加大,新疆不少乡村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道路交通、便民场所、公共设施建设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但相比之下,农村环境改善仍然是短板,农村居民环境意识还有待转变。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近期召开的自治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都是对这一工作的动员和部署,这说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更是我们今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不是简单的“大扫除”“大清洁”,而是要以生态宜居的理念,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带动村民注重生态环保、建设美好家园意识不断转变,从硬件到软件,从物质到精神同步改变。这需要我们继续改善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条件,除了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外,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必要的建设,为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供基础。同时,要逐步改变和提升农村地区群众的意识和习惯,引导他们注重垃圾分类处理、污水规范排放等,共同维护生活环境,美化家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盘子中整体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亦是如此,要放在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治理、增收致富等工作中统筹推进。有的地方结合乡村环境改善发展民宿,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等做法,就充分满足了美化农村、富裕农民的要求;有的地方积极发展乡村清洁产业,也收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借鉴这些地方的经验,我们在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要求时,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治理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就能让乡村由内到外都美丽起来。(记者王兴瑞)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乡村 改善 农村 环境 建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