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城市故事 城市故事
藏乡沐新风——西藏朗县农牧区见闻
新华社拉萨7月31日电题:藏乡沐新风——西藏朗县农牧区见闻
新华社记者陈尚才
西藏林芝市朗县洞嘎镇卓村是雅鲁藏布江畔的一个小村子。走进绿树掩映的村庄,一座座藏式民房崭新而整洁,57户人家都用上了电视、电脑、WiFi、电冰箱、冲水厕所、太阳能淋浴等用具和设施。这里的藏族群众还都用上了消毒柜,年轻人热衷网购。是什么让这个村落如此“时髦”?
卓村村委会主任扎西顿珠道出了缘由:2003年前,卓村还在偏僻的山脚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走南闯北、颇具见识的卓村党支部原书记巴珠,与县里领导沟通,鼓励村民们搬迁到林邛公路边。交通方便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了,发展的路子也开阔了。
“当时,很多人不愿搬迁,我和‘老书记’的几家亲戚做表率先搬了过来。过来后我们就在路两边开垦荒地,大胆试种地膜辣椒,办起了家庭旅馆。乡亲们看到我们日子过得红火,就陆陆续续开始搬,直到2006年全部搬到了这里。”扎西顿珠说。
朗县有种植辣椒的习惯,但一直并未形成规模。巴珠说,搬过来后,我们改变种青稞、小麦的传统模式,将经济效益高的辣椒种植和庭院经济作为主要产业。目前全村种植辣椒224亩、苹果150亩、藏冬桃100亩、核桃900亩,每年户均增收3.5万元左右。
如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这里生根。挖虫草收入占卓村群众的50%以上,为了防止大规模采挖虫草对生态造成破坏,村里在采挖点成立临时党支部,专门提供服务、强化管理,要求村民采挖后回填草皮和清理垃圾。
同时,不少人家办起农家乐家庭旅馆,拓宽增收渠道。目前卓村已有12户办起了农家乐,还有10户待批后可迎客。家庭旅馆从初期单一住宿向提供吃、住和水果采摘为一体的民宿经济发展。
走在卓村的村道上,一颗颗暗红饱满的鲜花椒映入眼帘,阵阵香麻味扑面而来。村民次旺告诉记者,他家去年仅花椒收入1万多元,再加上挖虫草、家庭旅馆和庭院经济的收入,一年收入颇丰。
“搬迁前,村里没有人愿意出去打工,等靠要思想严重。如今村里每家每户都买了卡车,70%以上的年轻人都到拉萨、昌都、那曲等地打工。有人跑运输,有人开挖掘机,还有人跑客运,致富的路越走越宽。”扎西顿珠说。
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巴桑玉珍说,如今朗县每个村除了农牧区生产方式的不同,村庄建设、民众生活等状况相差不大。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让世界屋脊昔日寂静的山村释放出新的活力。(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