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航空业发展助力雪域高原脱贫攻坚
新华社西宁8月3日电 题:航空业发展助力雪域高原脱贫攻坚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李亚光
在广袤的青海省农牧区,航空业的发展正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
“小心!真空浓缩加热器表面温度高!”在青海省牦牛产业扶贫企业格桑花乳业有限公司的新厂房内,周心成呼吸急促,指导员工调试乳制品加工设备。
初上海拔3800米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这位年近半百的成都人坦言“被吓着了”。
有着27年奶制品生产加工经验的周心成是格桑花乳业渴求的人才,为请来这位“技术大咖”,公司领导没少下功夫。然而,受制于果洛州的自然气候和交通条件,一直请不来。
“果洛藏族自治州盛产牦牛,当地很重视牦牛产业,牦牛奶市场前景也很好。”一开始,周心成也很矛盾,“但离家太远,交通不便,来了怕走不了。”
就在双方一筹莫展的时候,2016年7月1日果洛机场通航了。格桑花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洛珠说,“航班太少,人才还是请不进来。”
青海地广人稀、地质地貌复杂,全省6个自治州州府与省会西宁的平均距离超400公里。长期以来,青海省一直希望通过民航来解决群众通行不便难题。
自2015年起,青海陆续在德令哈、花土沟和果洛3家支线机场实施“通廉航空”模式,通过政府补贴、机场减免费用等方式将上述地方至西宁票价维持在200元左右。然而初期航班十分有限,以果洛机场为例,通航之初,一周只有四趟航班,一票难求。
为保障偏远地区群众基本出行需求,中国民用航空局于2018年3月25日在青海省开展基本航空服务计划试点,将德令哈、花土沟、果洛和新建的祁连等支线机场作为试点范围,航班频次原则上每天两个航班。
“一天两趟航班,人才都主动来了。”洛珠和周心成相视一笑,“今年公司计划与当地近50家牦牛养殖合作社签订合同,希望能带动数千户牧民脱贫致富。”
处在三江源地区和黄河经济带核心位置的果洛藏族自治州,长期受自然条件、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因素制约,经济发展滞后,脱贫攻坚任务重。
基本航空服务计划实施以来,通过航空辐射带动,加速了当地人才流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推动了全州的脱贫攻坚工作。
果洛藏族自治州发改委项目管理科科长杨斌告诉记者,牦牛产业作为当地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像格桑花乳业这样的扶贫企业正搭着航班,引进技术和人才,争着走出去,发展的道路也更广阔了。
“通航之后,家和远方不再遥远,牧民们都想去外面看看。”杨斌介绍,仅2018年上半年果洛机场旅客吞吐量就破5万人次,旅游业快速发展。一些牧民出去后眼界开阔了,返乡创业,带头致富,也成为脱贫中的一股新动力。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航空带动作用,自果洛机场通航后,当地政府深挖文化资源,组织非遗传承人赴上海等地参加培训,先后培训了超600名牧民,发展文化产业正成为当地扶贫工作的新抓手。
“从来没想过能坐飞机去外地参加培训。”当地黑陶工艺传承人谢格太说,“培训完,才发现黑陶工艺也能做出产品,回来后就开了个工厂,制作藏黑陶,带动乡亲们一块挣钱,争取都能早日脱贫致富。”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发展 脱贫 攻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