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西子号”列车三十载“变与不变” 见证中国铁路变迁史
(改革开放40年)“西子号”列车三十载“变与不变” 见证中国铁路变迁史
中新社杭州8月6日电 题:“西子号”列车三十载“变与不变”见证中国铁路变迁史
作者 张煜欢

“你看,那张照片上举着牌子的就是我。那时候都还是绿皮车,但‘西子号’是为数不多有空调的列车,算是当年的一趟‘网红车’了吧。”今年65岁的龙杏玲是曾经“西子号”的列车长,站在如今的G20次“西子号”车厢里,她对着一张张泛黄的旧照片如数家珍。
“西子号”品牌列车日前迎来了命名30周年纪念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客运段在G20次列车上为“西子号”举办了一场小型的生日会。
1988年8月5日,杭州到无锡的81/82次特快列车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西子号”,被旅客誉为“江南第一车”。
“西子号”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创西子特色,与西湖媲美,建一流列车”的目标。“当年‘西子号’上推出的不少服务,如今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龙杏玲说。
“当年,我们乘务员要拿着特制的茶壶主动帮旅客冲水。”龙杏玲说,那时的茶壶是特制的铜茶壶,壶嘴很长,倒水时很容易倾洒出来。“从杭州出发到无锡要六个小时,大多时候列车在晃动,要做到水不外溢很不容易。一趟车下来起码要冲五六十壶水,我们几个乘务员的手劲儿都是当年冲茶练出来的。”
作为品牌列车,当时的“西子号”上也处处体现着杭州特色。
“在我十多岁时,有次专门攒钱就是为了坐一趟有‘杭州味道’的‘西子号’。”今年34岁的张立,是从小听着火车柴油机的轰鸣声长大的。“那时的‘西子号’是双层列车,十分洋气,乘务员会耐心讲解杭州的风土人情。当时外地乘客都说,乘坐‘西子号’来杭州,还没到目的地就像已经逛了一圈杭州城。”
龙杏玲介绍,由于当时的“西子号”上有不少外宾,又代表着杭州的形象,所以当时乘务员的制服颜色都是特别定做的湖蓝色。“还有车身、内饰、座套也都搭配湖绿色,每个角度都展现出西湖元素。”
当年还有一位香港游客在来信中写道:杭州的“楼外楼”“天外天”餐馆闻名遐迩,如今,“西子号”列车可称得上是“家外家”了。
2018年4月,往返于杭州东至北京南的“西子号”列车,车型更换为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动车组“复兴号”,“西子号”跨入“复兴号”时代。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能成为‘西子号’的一名乘务员都是很有荣耀感的一件事。”车菲菲是如今“西子号”的列车长,“我们特别推出‘西子号’的服务号,乘务员会给乘客带有二维码的钥匙扣,扫一扫就知道车上的无线网络怎么连接,充电插口在哪里,一目了然。”此外,“西子号”还推出了“儿童防走失帖”“百宝袋”“百事通”等多项特色服务。
30年来,“西子号”列车的运行区间、车型设置和服务对象几经调整,安全输送旅客4000余万人次,几乎见证了中国铁路高速发展的变迁史。而其中不变的,是数代“西子号”乘务员的真情服务。
杭州人周继烈的生日就是8月5日,正巧当天和妻子坐上了“西子号”准备去北京。“很幸运能和‘西子号’同一天生日。”接过乘务人员送来的生日蛋糕,周继烈说,“‘西子号’的贴心服务名不虚传。”
编辑:秦云
关键词:西子号 列车 中国铁路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法国
法国政府完成重组
湖北恩施:设施农业正忙秋
2018年欧盟秋季峰会召开
中国代表:应抓住叙利亚局势缓和机会重振政治进程
金秋收获忙
聚焦扶贫汇报展在京举行
冰岛瀑布上空出现璀璨极光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