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高温下申城患者骤增 医护练就“特殊本领”成“超人”

中新网上海8月7日电 题:高温下申城患者骤增 医护练就“特殊本领”成“超人”
记者陈静
连日高温中的上海骄阳似火,烈日灼心。此间各级医院的服务量也同气温一起大幅攀升。上海市卫生计生委7日披露,10多家医院日门急诊量连续超过1万人次,普遍较去年同期上升10%左右。迎战高温,不喝水不上厕所、吃饭在10分钟以内;早晚延一延、中午练一练……医生们练就了特殊本领,成为“superman”。
据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披露,近期,仁济医院、中山医院、新华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单日峰值均达1.6万人次左右;推出中医特色门诊的龙华医院,最高门诊量更超过1.7万人次。

热浪席卷下,首当其冲承受压力的是各大医院的急诊科。在中山医院,记者了解到,连日来,抢救室和大厅区域每日约有120位病患。工作10年的抢救班护士单明敏告诉记者:“每个病患每天至少输液三瓶,护士每日需配备的输液袋就接近400袋。”
在急诊科大楼二楼,新改造的输液室最多可容纳180名患者。单明敏说:“天气一热,就诊人数增多,下午和晚上,输液大厅人满为患。”这位护士说,来此就诊的多是相对危重病人,医护人员常在抢救成功后,衣衫全部湿透了。
急诊科医生邓至告诉记者,从早晨7点半到中午12点,他接诊了20多位病患。他说,炎热的天气中,上年纪者就容易不舒服,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患者就诊人数持续增加,一天看50几个病人是家常便饭。据悉,入伏首日,抢救室就接诊了25个危重病人。
忙碌中,邓至等医生们练就了一项特殊技能——上午不喝水、不上厕所。邓至告诉记者,为了不耽误病人问诊,他吃顿午饭也只用7分钟。在记者采访的多家医院,医生们的午饭时间无出10分钟者。
下午2点钟左右,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记者在儿童医学中心采访时看到,该院血液肿瘤科主任沈树红刚结束上午门诊患者的诊治,走出诊室,还来不及喝一口水,就被住院患者围住。医护随即商量患者后续移植方案。在该院心内科,该科室主任李奋告诉记者,高温期间,他曾从上午8点半持续工作至次日凌晨2点,诊断、治疗、手术马不停蹄。

在岳阳医院,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冬病夏治就诊人次比去年增幅达20%左右。医院方面告诉记者,入伏以来,每日冬病夏治敷贴门诊量近2000人次。据统计,该院儿科敷贴自6月25日开展至今已为1.8万余人次患儿治疗。
孕妈妈也是高温中的“脆弱”人群。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进入7月后,急诊就诊人数较上月上升11.5%,分娩量上升13.8%,为了缓解准妈妈们的焦虑,医院推出了一系列生理和心里疏导措施。
另据了解,随着医联体建设日益加快,上海家庭医生“1+1+1”签约比例稳步提高。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来了就诊高峰。同时,家庭医生们冒着酷暑,走街串巷为老年签约患者进行体检和慢病随访。
在嘉定区徐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该中心推出弹性工作制,方便患者就诊。陆丞丞医生告诉记者,她将上班时间一再提早,“早晚延一延,中午练一练”已成为习惯,为的就是避免病人等候时间过长和治疗延误等。
据了解,申城“烧烤天”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方面表示,高温天带来的就医变化尚未完全呈现出来。未来一段日子,门急诊人数可能还会增加。(完)
编辑:赵彦
关键词:高温 上海 医护人员 护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