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翱翔在改革开放春风里——西安高新区二十七载蝶变之路
每次经过西安高新区街头,72岁的章东凡总喜欢摇下车窗,看道路两侧的大楼向车后掠去。“就像当初襁褓里的婴孩,转眼长成20多岁的小伙子,看在眼里,怎不欢喜!”
图来自新华网
已从西安高新区管委会退休12年的章东凡,亲眼见证这个“小伙子”呱呱坠地——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此,“高新区”这一新名词,悄声潜入古城人心里。
二十七载砥砺前行,西安高新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成长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传承创业激情
夏日傍晚,走进高新区唐城墙遗址公园,绿林蓊郁,草木茁发。透过树林望去,华灯初上的写字楼美轮美奂,人来车往川流不息。
“篱笆外是现代世界,日新月异。公园里有人文内涵,动静相宜。”刚打完太极拳的刘师傅,擦去脸上的微汗,沉醉在夏日晚风里。
27年前,这里全然是另一番模样。1991年6月14日,西安西南城外,机器轰鸣,高新区破土动工。在管委会工作的章东凡,约上同事一道来到工地,被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四周是破落的村庄、荒芜的土地,一条废弃的灌溉渠横穿东西。那时候,无人知晓也难以想象高新区未来的模样。”
创业的日子里,既艰苦又兴奋。管委会成立之初,只有10万元经费和一辆借来的旧轿车,近20名工作人员在租用的几间房里办公。去西安城内招商,大伙就骑自行车穿城而过;到外地招商,坐长途汽车、火车一路颠簸。“虽然艰苦,但大家都充满激情,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章东凡说,“27年来,火一般的创业激情接力传承。”
那一年,西安高新区超额完成国家基建计划,在全国50多个高新区中名列前茅。“当年建区,当年开工,当年见效。”回忆起“高新速度”,章东凡难掩兴奋,“初战告捷,提振了高新人的精气神!”
自此,厚重的黄土地上,频频发出突破藩篱、拔节而起的“成长之声”:体制上,招商引资等领域行使市一级管理权限;机制上,“一站式办公”,开创公共服务转变先河;服务上,凝聚了“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高新共识”……
靠着这股子闯劲儿,高新区昂首阔步、且行且歌,当年的那张“白纸”,如今已是色彩缤纷。7万余家企业在此注册,120家世界500强企业设立177个公司和机构,形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四大主导产业……时空流转,一座生态宜居的产业新城拔地而起。
立足创新驱动
27岁的高新区,如今有了新目标——建成大西安都市圈的“首善区”。不沿海、不靠边,肩负重任的西安高新区,如何打开新局面?
“科技创新”,这是西安高新区给出的答案,也是其发展的立身之本。
几年前,中科创星孵化器创始合伙人米磊的女儿生病打点滴,护士一时找不到血管,连扎4针失败,让这位光学博士很是心疼。“能否发明一台设备,解决扎针难题?”仔细调研后,米磊与合伙人成功研发血管成像仪——通过红外光识别血管位置和深度,俗称“扎针神器”。
近些年,像血管成像仪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在西安不断涌现。
“春笋”遍地,难离“沃土良田”。2017年11月,西安高新区出台发展“硬科技”产业的8条措施,设立每年5亿元的产业发展资金、总规模500亿元的产业基金,支持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如今,我们已有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谈及发展之道,高新区创新发展局副局长吴峰言简意赅,“搭建创新平台,吸引人才落地,营造良好氛围。”
与本土培育相伴的,是筑巢引凤。这其中,韩国三星公司投资100亿美元的半导体闪存芯片项目最为亮眼。
2012年,三星带着闪存芯片制造工艺落户西安高新区,15个月后,月产10万片的半导体工厂建成。今年3月,三星项目继续“扩容”,二期投资70亿美元。
“现在,100多家配套企业已成功落户高新区,形成了一个近千亿元级的半导体产业集群,西安由此成为全球半导体存储芯片领域的重要一极。”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7年,西安高新区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64家,累计认定1070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30亿元;累计转化科技成果逾10万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放眼合作共赢
坐落在高新区科技二路的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仅10年,却已在全球LED显示屏领域占有重要一席。
“刚成立那年,我们主营业务收入仅11万元。”回忆起创业初期,公司董事长袁胜春十分感慨,“经过努力,我们在校正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自此,诺瓦公司快速发展,如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831项,全球拓展服务网点33个,产品出口至59个国家。
“西安拥有先进的制造业,一些‘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水平相对较弱,双方产业互补、合作共赢。”在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宝通看来,西安高新区承担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更大使命。
站在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高新区有着自己的梦想:打造“一带一路”的“创新之都”。这其中,形成一流的开放发展水平,聚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企业,就是重要的奋斗方向。
当地时间7月10日,西安高新区北美(硅谷)离岸创新中心正式揭牌。“美国硅谷是举世闻名的科技创新高地。我们在此设立离岸创新中心,旨在促进两地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领域的资源互通与全方位合作。”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整合国际科技资源,是西安高新区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的重要路径,希望借此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离岸创新模式。”
西安高新区还将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地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在相关“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设立科技服务站和研发中心,加快“走出去”步伐。
今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丝路总部正式落户西安高新区。“通过金融西部中心、阿里云西部中心等八大板块,该项目将助推西安‘互联网+古都’建设,同时辐射我国西部地区乃至丝绸之路经济带。”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数据显示,2017年,西安高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72.61亿元,占全省总量的76%。存储芯片、智能手机、生物医药、能源装备等高科技产品运往欧美、非洲、中东等地,涉及众多“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
站在高新区的高楼上眺望这片热土,不禁让人想起,27年前这里的“一期规划图”酷似一架航天飞机。当年,成千上万名创业者曾梦想这架“飞机”翱翔在万里长空。“改革开放春风里洋溢的‘希望之光’,为这片土地插上了翱翔的翅膀。”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钟洪江深情满满。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9日 01 版)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高新区 西安 创新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