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白人至上”骚乱周年 美国种族创伤难愈合
新华社华盛顿8月12日电特稿:“白人至上”骚乱周年 美国种族创伤难愈合
新华社记者徐剑梅 孙丁 刘阳
12日是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白人至上”骚乱发生一周年。这场骚乱折射出美国极右势力抬头、种族政治加剧的现实。
一年来,美国仇恨犯罪仍不时发生,种族矛盾依旧深刻,夏洛茨维尔骚乱带给美国的创伤远未愈合。
合力打压极右势力
夏洛茨维尔骚乱引发美国社会对白人至上主义等极右势力回潮的警觉。过去一年,极右势力在美国主流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在美国社会合力打压下,许多极右人士遭到所居住城镇和社区抵制,极右集会参与者数量大减,传播极端思想的网站受到电视台和主要社交媒体平台限制或封杀。还有一些极右团体头目或是被迫放弃大学巡讲,或是遭遇官司,大部分时间都在东躲西藏。此外,一些移动支付平台、金融服务公司等还拒绝接受“种族主义用户”,以限制这些人筹募经费。
夏洛茨维尔骚乱一周年的当天,白人至上主义者在白宫北面拉法耶特广场再度集会。然而,原本计划400人的集会仅有不到40人现身。这场极右集会最终遭遇数千人抗议,在大雨中草草提前散场。
《美国白人种族主义复苏内幕》一书作者维加斯·特诺德近日发表文章说,极右势力如今处于“散沙”状态。《大西洋月刊》载文说,一年来,美国本土极右势力更加碎片化,更像一群“乌合之众”。
极右团体出现分化
2016年大选以来,美国极右势力——白人至上主义者、右翼民粹主义者、反穆斯林和反犹等仇恨团体常常集结在“另类右翼”旗号之下,把“另类右翼”搞得更像一个大杂烩。夏洛茨维尔骚乱中,新纳粹和三K党标识大量密集出现,震动美国朝野,被认为是美国极右势力多年罕见的大规模回潮。不过此后,“另类右翼”许多派别和白人至上主义切割,极右团体内部分歧加大。
其中,一大分歧是方式之争。美国反诽谤联盟人士乔治·塞利姆说,过去一年里,不少极端主义团体就是否“伪装”自己争论不已。一派观点认为,应当在公众面前隐藏种族主义标识,并把自己打扮得更主流,以便让主流社会接纳。
如今,就连一年前“联合右翼”集会发起人杰森·凯斯勒也开始竭力撇清自己与白人至上主义的关系。凯斯勒日前在接受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访谈时否认自己是白人至上主义者,并说“极端主义不是我们需要前往的地方”。
俄勒冈州“反仇恨犯罪”联盟主席兰迪·布拉扎克说,美国极右团体并没有一个一致的、整体的政治平台,他们更多的只是在“挑衅和制造冲突”。
分裂创伤难以愈合
尽管一年来美国“白人至上”团体等极右势力受挫,但种族矛盾并无明显缓解,仇恨犯罪在人口多元的美国大城市增加,种族歧视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加州州立大学仇恨和极端主义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10座最大城市的仇恨犯罪案件总量逾千起,增幅达12.5%。近期另一项民调显示,近六成受访者认为美国种族间关系正在变差。
今年是美国中期选举年。不少研究极端主义的专家警告说,在数个州的共和党预选中,都出现了白人至上主义者的身影。这些人不仅试图利用中期选举“登堂入室”,还设法把部分主张改头换面掺进主流政治。如并不直接宣扬白人至上理论,而是强调保护美国的“欧洲遗产”,呼吁重振“白人正在丧失的主体地位”,并以此为由推行反移民、反全球化等等主张。
夏洛茨维尔骚乱一周年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推特上表示,他谴责所有形式的种族主义,呼吁国家团结。
1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由于警方严格隔离,极右人士和反对他们的抗议人群并没有出现对抗和冲突,令担心夏洛茨维尔悲剧重演的人们松了一口气。但美国种族矛盾痼疾难除,极右势力也不会伴随骚乱一周年纪念日的过去而消失。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美国 极右 骚乱


巴克图口岸:军警兵民筑起“红色国门”
宇宙中的幽灵星云 既美妙又让人发怵
欧洲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
北约举行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军演
米兰举行“毕加索·变形记”展
惊世大奖15.4亿美元!美国最富中奖者诞生
湖北发现2.47亿年前湖北鳄类和鱼龙类化石
中国艺术家韩美林获颁“韩国文化勋章”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