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扶贫:强调“精准” 追求因地制宜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扶贫
《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封面
“减贫是一个全世界都能认可并接受的话题。当我走出中国的北上广,来到广袤的边远地区和农村时,我亲眼见证了中国扶贫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也愿意把在中国发生的扶贫故事和面临的扶贫任务,讲给世界上更多的人听。”
7月初的北京,28岁的美国人寒山,坐在北京三里屯一家餐厅的阳伞下,向本报讲述了他参与撰写中国扶贫故事书籍的经历。在即将带回美国的行囊里,他特意放了几本进去,“我要把我写的故事,带给父母和家人看看。”
寒山所指的书,是今年6月出现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第159届理事会边会上的《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英文名字叫《The Way Forward》。这本书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IPRCC)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共同编纂而成,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出版,这也是国内首部由外国人执笔撰写的、全面介绍中国减贫成就的英文图书。
据了解,这本书不仅视角更加创新,由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4国的作者,从一个个普通外国人的视角,用自己的笔触,写下他们眼中的中国扶贫故事,同时,传播方式也更加创新,直接用英文撰写并出版发行,并最终将再译成中文进行出版。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扶贫面临的难题不尽相同。近年来,精准扶贫的理念在不少地方都有生动的实践。而在《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一书的背后,这些外国作者所亲眼目睹的中国扶贫实践,更加精彩,更加壮阔。
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穆赫坦在阅读《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
迈开脚步:
走出北上广,看到更广大的中国土地
寒山2012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如今已经能熟稔地用中文交流和写作。他的英文名字叫Carson,寒山是他为自己取的中文名字。
“当然,这个名字与中国的那个名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相重,不过,这实际上来自于我非常喜爱的一位中国唐代诗人的名字。‘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我很喜欢他的诗。”寒山说。
来到中国后,寒山先后在北京、长沙、青岛等城市陆陆续续学习或生活过一段时间。直到第四年,他的中文老师、一位来自湖南江永县的瑶族女士,邀请寒山一起回她的婆家,共同体会中国的春节习俗。于是,寒山带着第一次来中国的父亲,来到了中国南方的一座小山村里。走过刚修好的山路,来到人口稀少的山里,寒山第一次看到了农村的景象。
“最初来中国,我只去过几个大城市,那些地方都发展得很好。但现在我发现,其实中国不只有这些大城市,还有很多很不一样的地方,而且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魅力。”
中国的许多地方在扶贫中都打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对“一边做扶贫,一边做环保”的方式,寒山不仅深有感触,也十分认同。
《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内页
在谈到扶贫方式时,让寒山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中国的扶贫是在政府和人民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政府、企业要做的,不只是提供资金,而且要调动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建设。”
该书的另一位作者、来自英国的可茹比寒山更早来到中国,并已关注中国扶贫事业多年,她与寒山对中国的认识,有着相似的经历。
到200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路程,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更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可茹就是其中一位。当时,她到大连读书,一待就是一年。“大连是一座现代化城市,那就成为了我对中国的印象。在那儿读书时,我住在一套漂亮的公寓里,房东一家的生活水平还不错。直到有一次,我到中国西南地区旅游,看到当地比较落后的生活条件,我才意识到不同地区生活水平差距如此之大。”正是这份“震惊”,给可茹未来的职业和生活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可茹在云南
2011年,可茹搬到了北京,为一家从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非政府机构工作。借工作机会,她做了大量扶贫方面的研究,也跑了很多贫困地区。她告诉笔者,在她了解到的扶贫案例中,四川“悬崖村”的故事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直到我开始从事相关研究,我才意识到,中国有如此多的贫困地区,而改善这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又是如此困难。”同时,可茹称赞道,“悬崖村”的故事令她对当地百姓适应环境的能力和韧性感到敬佩。
中国的扶贫事业强调“精准”,追求因地制宜。“一个在青藏高原农村行得通的办法不见得适用于内蒙古草原的扶贫工作。”可茹表示,尽管各地可以相互学习借鉴扶贫的方式方法,但要想让地理文化环境各异的贫困地区采取完全相同的方法实现脱贫,并不现实。“而这也正是中国在扶贫工作中面临的真正困难。”
作为一位多年近距离观察中国扶贫的外国人,在可茹看来,中国的扶贫减贫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主要有两个“秘诀”:一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二是贫困地区群众有毅力、有动力为自己和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这些,也正是她笔下的故事想要告诉读者的。
实地印证:
用事实说话,写出更生动的扶贫故事
与专家和机构通过数据分析中国经济不同,对中国扶贫事业的记录,需要更多鲜活的故事来表达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思考。
英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4个国家的6名外国媒体记者或在华留学生,参与了《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一书的撰写,从电商扶贫、东西部协作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旅游扶贫、生态扶贫、国际合作等多个角度,写了22个中国扶贫故事。
“为了写好这些故事,他们先是通读素材资料,广泛地了解扶贫案例的详细内容和中国扶贫的政策背景,形成一个直观的故事框架。之后,我们安排他们随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的发展中国家官员研修班,赴福建、湖南等地实地考察扶贫项目,让他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扶贫的具体措施和成效。”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张广平介绍说,“在考察过程中,他们通过与发展中国家扶贫官员的互动交流,充分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扶贫的印象和需求,最终写出了这些令人感动的故事。”
在书中,寒山讲述了北大荒养蜂产业的扶贫故事。这个话题对他来说并不陌生。寒山成长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一座农场里,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养蜂人。
北大荒当地的蜂农合作社通过与电商公司开展合作,为大家教授养蜂技巧、统一采购农资、统一回购蜂蜜,甚至还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经过四五年的发展,许多当地百姓摆脱了贫困。
当蜂农们给寒山寄来自产的有机蜂蜜时,这位养蜂“世家”也赞不绝口,“这里的有机蜂蜜口感的确很好,能尝出来和其他品种不一样。”
谈到两个国家农园生活的异同,寒山认为,不同点是气候条件、土地面积等地理要素的差异,相似的地方则是文化上的共通。“我认为我们都是很看重家庭传统的,家人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和邻居也有比较亲近的关系。”
尽管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和肤色,但在寒山看来,作为一个美国人来讲述中国扶贫这件事,并不困难,因为人类有着共同的情感。“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过那么艰苦的生活,大家都想让后代、让家人吃饱饭。所以‘扶贫’这个概念是很好理解的,就是为了给后代人带来更好的机会。”
中国网的发展门户网副总监焦梦负责《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这本书的基础校对工作。由于中外在文化背景和写作习惯上的差异,该稿在成稿过程中,每个细节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从对一些中国特有词汇的理解,到土地单位、长度单位的使用,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外文化习惯的差异,我们要尽力确保这些差异不会传递给读者有误的信息。”
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世礼认为,在扶贫工作中,人们往往倾向于从经济角度分析问题,或是使用数据说明问题,但讲故事其实也是非常好的尝试,《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一书就填补了这样的空白。
面向外国读者讲述中国的扶贫故事,既要避免过于严肃生僻的政策解读,又要在情感上保持冷静和克制。“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会注重一种平衡,用故事细节去表达他们想表达的东西,而不会刻意添加太多煽情的部分。”中国网总编助理郑文华说。
传播更广:
共话扶贫路,用更创新的方式传播中国经验
“当人们与基层的农民共事时,相比枯燥的数据和信息,讲故事往往更能影响他们做决定。”罗世礼表示。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经典扶贫案例涌现出来,也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扶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
菲律宾非正式经济部门就业者联盟主席苏撒妮塔·特斯尔娜表示,她对于中国私营部门深度参与扶贫这一点深有启发,希望在自己的工作中更广泛地借鉴中国经验,让更多企业加入到扶贫队伍中去。
寒山在湖南江永县的村民家里过春节
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穆赫坦称,《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中国在脱贫事业中取得的成功,讲述了如何以社区为驱动、自下而上的攻克贫困难题,为世界树立了榜样,值得各国学习。书中收录的故事正是国际社会所需要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马文森尤其欣赏从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的创新做法,在他看来,这一突破性的尝试使中国的减贫事迹生动丰富、鼓舞人心,并易为国际社会所接受。“这本书是又一次里程碑式的尝试,表明了中国致力于消除贫困和不平等、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决心。”马文森在给这本书所作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马来西亚农村和区域发展部农村社区处首席助理秘书娜苏哈·宾蒂·阿卜杜拉表示,“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收录了许多典型的中国扶贫案例,生动讲述了他们如何摆脱贫困,过上更好地生活。书中案例非常适用于马来西亚,我会把书带回去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并落实到执行层面。”
可茹认为,“尽管中国在扶贫方面所面临的很多挑战都具有特殊性,但其中的许多做法都可以为国外所借鉴,反之亦然。”国际合作可以产生多边互利,开展共同的研究、交流和培训等能够大力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
郑文华介绍说,在这本入门书籍出版之后,一本“进阶版”的书也在酝酿之中。“下一本书将由在减贫领域更加专业的人士撰写,会更有针对性。例如我们会邀请一位巴西专家写中巴减贫模式的差异。”
由此可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看到、看懂了中国的减贫事业,并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给更多人听。
叶晓楠 张滋宜
编辑:曾珂
关键词: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扶贫







巴克图口岸:军警兵民筑起“红色国门”
宇宙中的幽灵星云 既美妙又让人发怵
欧洲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
北约举行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军演
米兰举行“毕加索·变形记”展
惊世大奖15.4亿美元!美国最富中奖者诞生
湖北发现2.47亿年前湖北鳄类和鱼龙类化石
中国艺术家韩美林获颁“韩国文化勋章”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