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探秘精神科医护人员:做病人心灵的“修理匠”

中新网杭州8月19日电 题:揭秘精神科医护人员:做病人心灵的“修理匠”
作者:张煜欢 张诗雨
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这是继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后,中国设立的第四个行业性节日。这一天,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精神卫生中心,刚刚获评“最美浙江人·最美天使”的医护团队忙碌依旧。在外界看来,这群“天使”有几分神秘。
“都说精神科医生就是靠‘嘴皮子吃饭’,其实精神疾病可不是说说话就能治好的。”面对外界的好奇,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一科主任医师金卫东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如果说外科医生是躯体的‘修理匠’,那精神科医护人员就是心灵的‘修理匠’。”
时而喜怒无常、时而暴躁抑郁……日复一日,精神科医护人员与饱受精神障碍困扰的病人朝夕相处。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在条件艰苦的灾区,也留下他们进行心理救助和心理危机干预的身影。
“现在,无论是病房环境、医疗设备,还是治疗水平以及精神疾病从业者人数,和之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从业36年,金卫东说,自己算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精神卫生环境变化与发展的见证者。

刚开始他们都叫我“疯子医生”
1977年,中国重新恢复高考。据统计,那一届高考共有570多万人参加,金卫东就是其中之一。次年,他顺利成为了一名临床医学系的大学生。不成想,在妇产科实习的金卫东最终就业时被分配至了精神科。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精神卫生环境并不算乐观。金卫东对于当年工作的场景依旧记忆犹新,“不仅病区距离市区较远,医院的设施也很落后。精神检查只有常规的化验检查、拍胸片、心电图。病房很狭小,很多病人挤在一间病房里,睡的是大通铺。”
精神科医生常常和精神疾病患者联系在一起。然而,除狂躁症、精神分裂症、人格缺陷等人们常有耳闻的精神疾病外,他们的工作对外界而言都显得十分“神秘”。
金卫东回忆,三十多年前,中国社会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还处于模糊阶段。“周末只要我回到医院宿舍,周围的人都会半开玩笑地打招呼说,‘疯子医生’回来了。”
工作后,金卫东每个月都会收到一笔3元的额外收入,那是医院专门给精神科医生的“挨打费”。“患者发病是不可预测的,一些有冲动型人格的患者发病时会比较难以控制。”尽管偶尔“伤痕累累”,金卫东说,这笔额外收入是当时精神科医生“令人羡慕”的“福利”。

让社会改变对精神疾病的偏见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精神疾病越来越重视。
“精神心理疾病的种类很多,成因也非常复杂。”金卫东介绍,近年来,精神科工作的范围愈发广泛。除了治疗常规的精神疾病外,严重失眠、紧急事件干预、网瘾等都被纳入了精神科医生的工作范畴。然而,仍有很多病患家属对于这类疾病存在一些误解。
“孩子只是网瘾严重,你这个医生怎么让他住精神病院?”这样的疑问,金卫东听过很多次,时常感到有些无奈。病耻感,是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内心的一个疙瘩,也是精神科医生治疗时的障碍之一。
“很多人认为,在精神科住院治疗会对名誉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并不会主动配合。再加上精神疾病患者没有自制力,很抵抗治疗,因此难以完全恢复。”金卫东说,“精神疾病也是所有疾病的一种,没必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它。”
为了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更好地恢复并回归社会,浙江省同德医院精神科的康复区内设有中医治疗室、生物反馈治疗室、音乐治疗室等八九个不同的治疗室。
“当病人的病情稳定后,我们就会鼓励他们绘画、下棋、做手工,从而锻炼动手、思维、社交等能力。”对着墙上的一幅病人的油画作品,金卫东的言语中充满了赞赏,“你看,从色彩到构图,画得非常专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所在,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能让病人更好地康复。”
需将精神科工作拓展到社会基层
金卫东的办公室离精神一科的护士站不远,中午时分,隔着玻璃可以看到50多个病人正安静地排着队准备吃药。这里是该院重症精神患者科室之一,也是医护团队工作的“主阵地”。
随着病房建设、检查设备的不断升级,医护人员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最让金卫东“头疼”的工作已从院内转向了院外。“当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之后,没有了医生的监督,一旦一停药,不出半年,很快就会复发。”
金卫东的患者中有很多“老面孔”。因此,病患家属也常常会发出“怎么总是治不好”的“抱怨”。他耐心地解释,“病人的后期康复在院外,精神科的临床医生往往‘鞭长莫及’,所以要把这类工作拓展到社会的基层中去。”
金卫东很看好社区工作者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后期康复的作用,然而中国专业的社区人员短缺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阻碍。2016年,浙江省首次开展社区医师精神卫生专业职业范围加注培训,经考核合格者,便可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处方。“为社区医生进行职业加注,可以有效地保障精神疾病患者后期康复。”金卫东看到了希望。
稍作休息,金卫东又要赶往下一个病区。医师节对于他们而言,亦只是平凡而忙碌的一个出诊日,不厌其烦地聆听、开导,是精神科医护人员工作的日常。(完)
编辑:赵彦
关键词:精神科 医护人员 中国医师节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