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转型建设离不开果敢奋进精神
近段时间,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一营成功转型的先进事迹成为军内外热议的话题。
该合成旅一营是全军第一个新型合成步兵营,是全军第一个成建制、成体系完成由传统步兵向新型合成步兵转型的营级单位,开创了该类型部队建设多项全军先河,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型“陆战铁拳”。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任何事业的开拓,任何胜利的取得,都需要有第一批闯关者、探路人。一营的转型建设是“以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为突破口”的创新之举,属于全军首次、全新课题。没有敢闯敢试、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没有不等不靠、攻坚克难的决心意志,便不会有今天的浴火重生、换羽高翔。这个营转型建设之所以如此成功,离不开全营官兵果敢奋进的精神、主动作为的劲头。
转型建设,实质是一次思想上的突围、能力上的升级、模式上的创新、作风上的转变。在转型建设的深入推进期,很多部队会更换新装备、启用新的力量编成、采用新的训练模式等。这其中很多领域,都是崭新的、前所未有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也无法照搬照抄他国军队的做法,只能依靠自身实践探索出一条新路来。
有了果敢奋进精神,转型建设才能顺利推进。等着下通知、给任务,等不来战斗力,更等不来强军梦。在转型建设者的眼中,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也没有不敢走的路。要想转型成功,“总要有人第一个试”,也总要有人走在时代前列。诚如邓小平同志1978年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所指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转型先转素质,变革先变观念。迈不过能力关,就过不了转型关。一营过去练的是“脖子以下”的硬功夫,今天面对新装备、新要素、新编制,就要多练“脖子以上”的硬功夫。很多原来的专业骨干、技术大拿、训练标兵把荣誉归零,从头起步,学原理、练操作、研数据……如今,一营官兵熟悉信息化知识,精通一体化联合作战,实现了思维超前、本领过硬。
转型转的是新质战斗力。“提升新质战斗力,要在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上,问问自己行不行”。在一营,演习训练,凡是利于战斗力的事,多难的课目他们都坚决训;装备检验,哪里有盲区,他们就在哪里训练。实践告诉我们:新质战斗力的提升,仅靠“规定动作”远远不够。没有新锐之气、果敢精神,就走不到转型建设的前列。
马克思说:“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从戴明盟到满广志,再到某合成旅一营官兵,都生活在军队转型建设的时代洪流中。正因为他们的敢闯敢试、主动作为,才为部队凤凰涅槃、浴火腾飞创造条件,才能带领部队尽快跟上新节奏、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担当新使命。可以说,勇于踏浪前行、敢于中流击水,正是改革闯将向强军兴军事业交出的崭新答卷。
实际工作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缺乏果敢奋进的精神,畏首畏尾,怕出事、怕担责,不敢闯、不敢试,甚至出现“为官不为”的现象。如此一来,不仅难以推动转型建设,还会影响改革强军成效。
当前,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有许多新的问题和难题亟须破解,必须争分夺秒,敢闯敢试,大胆作为。譬如新一代装备如何尽快形成战斗力,新编成单位如何尽快形成新质战斗力,军以下单位如何更好地融入联合作战,训练效益如何体现体制优势,工作指导如何跳出传统习惯等,都要有人大胆想、勇敢闯、科学干。只有一大批改革闯将走在前列,当好奋斗者、引领者,才能推动转型建设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越己者,恒越。”具备某合成旅一营官兵那样的转型精神、改革品格,不仅要有责任、有担当,还要有勇敢的头脑、变革的思维、扩容的本事。只要广大官兵尤其是党员干部果敢奋进、不懈奋斗,更好地实现观念突围、状态切换、能力升级,就一定能赢得部队建设的换挡提速、转轨转型。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转型 建设 精神 果敢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