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很党派 很党派
这部民主党派中央副主席的反腐力作,豆瓣评分8.6!
一部“灵魂反腐、终极反腐、别样反腐”的力作
张平新作《重新生活》
——一部“灵魂反腐、终极反腐、别样反腐”的力作

8月19日,上海书展中央大厅,一位作家的读者见面会。
活动还没开始,等候签名的读者就已从两翼走廊排到了二楼大厅,台下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有人特意从成都赶来,只为见这位作家一面;
有一家三兄弟结伴而来,只因全家都是这位作家的粉丝;
更有“铁杆粉”抱着自己收藏的这位作家的所有作品前来,只为表达对他的敬意……
签售活动刚刚开始,几百本书就已售罄。
有人感慨说:“这赶集般的人潮居然是排队买一位作家的新书……这才是一位作家应该具有的社会影响力。”

张平为读者签名
这位作家就是张平。
他被誉为“人民作家”,创作了《抉择》《十面埋伏》《天网》《国家干部》等经典反腐小说,由其作品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曾轰动中国;
他是当下中国唯一出任过副省长的著名作家——2008年至2013年,他任山西省副省长;
他还是民盟中央副主席;此外,他还兼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阔别文坛14年后,他的最新现实主义力作《重新生活》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与关注。
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评价说:“小说的意义超越了反腐题材,在文学方面显示了新的探索和思考,体现了对现实的尖锐追问。《重新生活》,提供了重新认识张平的机会。”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说:“我有些作家朋友当高官后就不写作了,即便写也写得不一样了。我对张平也曾有这样的忧虑。14年没有作品,会不会‘武功尽废’?但是看到《重新生活》,我知道张平的思考没有停止,他写出了更有深度的作品!”
尽管才上架一个多月,在豆瓣上,这本小说已经收获了许多好评——

读者“冷眼看世界”说:“昨晚一夜读完,大手笔,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没有之一!多次泪流满面,有感于天下芸芸众生的艰难困苦,有感于沉重的中国。很多年了,少有的感动!谢谢作家!”
读者lynn说:“这本书对受到落马官员波及的亲友生活描写真实,读的人为书中人物感同身受,久久压抑,不能平静。不愧为大家之作!”
张平本人则表示,这本放在抽屉里时间最长的作品,写完5年后才发表的小说,“才是我的一部真正的反腐作品”。

关于小说
“反腐”是张平最得心应手的创作主题,但由于题材上的种种限制以及对大众阅读口味的迁就,近年来数量众多的“反腐小说”艺术创新不足,呈现出“模式化”的倾向。《重新生活》则独辟蹊径,并没有设置正面人物独战群邪这一常见的情节模式,而是几乎将全部笔墨都用来反映市委书记魏宏刚坠落政坛一事给家人亲属带来的灾难性影响:魏落马后,其姐姐魏宏枝、姐夫武祥一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棘手的难题接踵而至——原在市重点中学读书的女儿绵绵突遭失学危机,正直律己的魏宏枝接受组织调查,魏宏刚的儿子丁丁辍学失踪,魏宏枝的老母亲一病不起,苦心经营的小家面临野蛮拆迁……小说容纳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现象和发人深省的时代忧思,涵盖了反腐斗争、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城市改造等百姓最为关心的话题,细致入微地描画出一幅当下中国社会的浮世绘。
Q 为什么说这部小说才是你真正的反腐作品?
张平:以前的几部作品,其实写的都是干群、党群关系,即使像《抉择》,最主要内容依然是党群关系,描写了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新社会形态中,执政党与人民、领导干部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关系。《重新生活》则完全是腐败对一个家庭、一个区域以至一个社会的戕害和摧残,展示了腐败给整个区域带来的难以想象的巨灾大难。这种系统性、组织性、全局性腐败所导致的危害是所有人都应警醒、都应深思的。有人说,《重新生活》是一种灵魂反腐、终极反腐、别样反腐,我赞同这样的说法。
对儿女亲属的放任纵容,对久享特权的毫不自知,对百姓生活的麻木不仁,对利益输送的无动于衷,几乎是所有腐败分子的共同特征。一个官员的腐败过程,常常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中国的领导干部,很多都是从乡镇干部一直当到市长省长,从学生会主席一直干到市委书记、省委书记,一辈子几乎都是在做领导工作。这样往往权力越大,听到的赞美声就越多。时间久了,距离基层老百姓的生活就会越来越远。这也是一些领导干部决策失误,很容易陷入奢华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一个个官员的落马,许多家庭瞬间解体,各种各样的人生悲剧随着一个人的倒掉而频频发生。其实包括他们的家属,同样没有任何心理准备。除了精神上的打击和垮塌,他们还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去承受和适应普通老百姓那样的生活——平日里他们已经十分习惯了与老百姓有着天壤之别的生活,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上层社会”的“上层生活”。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艰辛困苦,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超级“黑洞”。这其中的巨大反差,对他们来说陌生而又恐惧。从不适应到适应,往往是一个十分惨烈的过程。
在腐败的魔爪之下,人人无可幸免,当然也包括他的亲属和子女。当一个人无权无职,成为普通百姓时,才能看到事物的真相,才能看到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也许只有到了如此的结局时,他的儿女和亲属的遭遇才会让他痛心入骨,悔恨终生。反过来说,一个地方主官,当你的孩子和亲人也深陷你所营造的社会环境,同老百姓一样生活的如此艰难困苦时,你还会无动于衷、不知悔恨、毫无感觉吗?
《重新生活》对所有在任官员来说,希望是一个重要警示,一个严正提醒。提醒人们从社会和生活的另一面看这样的问题,并能真正感受到这其中的重大危害。这也是这部小说的主要立意,是一种“别样的反腐”。
Q 在山西任副省长的经历有没有给这部小说带来创作灵感?之间有关系吗?
张平:当然有关系,而且有十分深刻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别说市委书记了,就是县委书记、镇党委书记也是一个很大的官员。老百姓想见到他们,想给他们认真地反映情况和表达诉求,真的非常不容易。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任职经历,很可能对这样的一个干部群体一无所知,甚至会感到十分神秘。
中共十八大以来,山西被形容为“塌方式腐败”重灾区,山西籍落马的腐败官员居全国之首。说实话,我对山西这些落马的官员不仅认识,很多都还是同事,还有不少是自己以前的领导。除了那些副省级领导,还有几十位厅级市级的领导干部。他们每个人都曾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我至今还记得他们的名字,记得他们的言行举止。事实上每一个落马官员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活生生的事例和经历。
特别让我感到震惊的是,这些同事落马前,很少能察觉到他们与平时的言行有什么差别和不同。是隐蔽得太深了,还是人性本就如此?或者我们看到的永远都只是虚假的一面,而真实的一面即使是他们的亲人和孩子也很难看得清楚。
我想也正是腐败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文学创作来说,恰恰体现了作品的丰富性和鲜活性。
山西那几年的干部任职,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事件,虽然少写了作品,但这种体验十分珍贵,让我从另一个层面看到了更为复杂,更为生动,更加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活。我想,这对我今后的写作,也一定会有一个正面的促动。
当作家不写作品,那就叫懒散,混日子;当副省长写小说,则是不务正业,严重失职。所以那些年也不是不想写,而是没有时间写,尤其是没有整块的时间。脑子里整天千头万绪,考虑和需要尽快解决的事情那么多,不可能静下心来去构思,去写作。长篇小说创作是需要连续性的,不能今天写一段,过几天再写一段。情绪、感觉、思维、激情凝聚在一起,需要有一个铺垫和延续的过程,任意打断它,都会损害甚至重创文学创作。
《重新生活》是我在2013年卸任副省长以后写成的,写成后又断断续续修改了几年。其中有些重大的改动,都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但这样理性而冷静的修改,是否对作品更有益,还有待读者的检验。
Q 小说在现实中有原型吗?
张平:这部作品,还真没有直接的原型。因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和事不少。还需要找什么原型?平时耳朵都听起茧子了,只要你想写,尽可随手拈来。
但现实题材描写的都是大家熟悉的事物,必须一丝不苟、认认真真,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含糊。比如书中一个双规前的宣布内容,我就询问了十几位纪检书记和多名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每一个用词都必须严格规范,必须合乎双方的身份和当时的场景,合乎纪检条例和有关规定。还有纪检委对违法违纪嫌疑人实施的住所搜查,这里面涉及纪检条例和法律规定多方面的常识与知识。
一句话一个行为常常要查阅很多资料,所有的言行举止都须在法律和规则框架内,否则就是问题,就是出格,就失去了作品的真实感和严肃性。这也正是现实题材十分难写的一个方面。
有人说,以你的经历,应该写一部能够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作品。我想我现在肯定还没有这个能力,也肯定不具备这样的积累,但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占有素材和熟悉生活只是第一步,如何取舍,如何权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真正精彩的人和故事,还远远没有进入我的创作范围和文学构思。这也需要冷却、沉淀,需要理性思索,需要不断地取舍和判断。
我们真不希望让这么多重大而悲壮的生活素材留给下一代去描写。对一些年轻的作者,我常常给他们说,要想成名快、读者多,就写现实题材吧,当代重大的关注民众、关注变革、关注社会进步、关注历史变迁的现实题材。唯有这样的作品,才会给社会带来积极效应,给人民带来希望,给社会带来信心,为时代留下印证。当代作家中,需要有一批这样的作家。
Q 通过这部作品,你希望传达出什么?
张平:珍惜反腐得之不易的成果,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让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放下身段,真正成为百姓中的一员。为了老百姓的福祉和利益,没有什么放不下、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作为地方主要领导,首先你是否知道当地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老百姓能承受得起吗?你身边的孩子有失业的吗?有外出打工发不了工资的吗?有上不了大学的吗?有看不起病的吗?你的亲戚里,有幼无所学、老无所养、住无所居、病无所医、老无所获的吗?
像老百姓一样的生活,真有那么难吗?如果真的很难,甚至无法承受,那我们所说的一切,老百姓还会相信吗?我们又能用什么取信于民?
只有体会到百姓的甘苦,才能真正下决心去解决老百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也是我这部小说所想表达的主题之一,不知道能否让领导干部们有所触动,有所思考。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反腐 作品 作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