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要闻 要闻
关于中非关系的种种误解 是时候澄清一下了!
关于中非关系的种种误解,是时候澄清一下了!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举行。近年来,中国和非洲日益密切的关系吸引了世界目光,也引来一些误解甚至恶意诋毁。有人疑惑:中非合作是不是中国“撒钱”援助非洲?还有西方舆论鼓吹:中国造成非洲“债务陷阱”,在非洲推进“新殖民主义”。那么,事实究竟怎样呢?

1. 中非合作是中国“撒钱”援助非洲?平等合作!
长期以来,中国对非援建的铁路、公路、学校、医院等,对改善当地人生活,帮助非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也有人质疑:中非合作是中国不计成本地“撒钱”,做“亏本买卖”。
实则不然。
一个事实是,中非合作并不单单是中国对非援助。现在的中非合作中,援助只占很小一部分。投资合作已成为中非合作最主要方式。通过投资合作,既可以帮助非洲加快工业化进程,也能使中国的装备、产品等进入非洲。
另一个事实是,中国帮助非洲的行动,不仅赢得了友谊和道义,更给中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虽说中国对非援助不附任何政治条件,但很多非洲国家一直在投桃报李、帮衬中国。
说远的,人们都很熟悉“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说近的,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非洲国家纷纷伸出援手,有的国家自己也不富裕、人口不到200万,却向地震灾区慷慨捐出200万欧元,相当于人均1欧元,让中国人备感温暖。特别是在所谓“南海仲裁案”闹剧上演时,公开表态支持中国立场的国家中超半数是非洲国家。这种“兄弟情谊”不是金钱可以买来的。
正是有赖于日益密切的平等合作,中国连续多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对非贸易长期年均增长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中非合作,不能只看眼前的经济账,而应该看看过去,也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下未来。

2. 中国贷款造成非洲“债务陷阱”?不实之词!
最近,一些西方媒体炒作非洲债务问题,指责“中国贷款加重非洲债务负担”,给中非合作扣上一顶“债务陷阱”的新帽子。
事实上,中方对非洲借贷,首先考虑的是非洲自身需要。任何国家在经济起飞和工业化初期都有巨大的资金需求,非洲国家也不例外。中国依据非洲国家提出的意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支持,正在帮助非洲破解这一瓶颈。
从实际效果看,中国对非投融资有效改善了当地经济环境,增加了民众收入,是一种“造血金融式”的贷款。蒙内铁路的建设,就为肯尼亚创造了4.6万个就业机会,使货物运输成本下降近80%,带动了沿线区域的发展与繁荣。
中国也很关注自身资金安全。在具体合作项目上,都会严格审核其经济社会效益可行性,确保项目效益和借贷方的偿债能力。
至于当前个别非洲国家出现的债务问题,多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产物。解决问题的出路只能是可持续发展,而这正是中非合作的关键目标。

3. 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纯属污蔑!
这种说法既无根据又带偏见。翻遍历史,中国外交没有“殖民”这个概念,更没有“殖民”这个历史污点。非洲大陆今天仍然存在的贫困、动荡因素,大多与西方殖民主义埋下的祸根有关。
反观中国,在自身还很贫穷落后的时候,就支持非洲发展。数十年来,更是毫无保留的将发展经验和先进技术传授给非洲,并始终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在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中,某中资工厂每周一次的早会上,当地工人都会一起唱《团结就是力量》,为工作加油鼓劲。这4000多人中,80%来自埃塞俄比亚各地农村。
像这种中方自带资金技术,提供工作岗位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在非洲并不鲜见。尤其是近几年,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越来越多合作项目扎根非洲。
说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的人,还喜欢拿中非之间的资源合作做文章,说什么“资源掠夺”“经济侵略”。
这种观点更站不住脚。第一,中国对非投资和贷款的第一大领域都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非自然资源。第二,非洲矿产资源绝大多数仍被西方公司垄断。中国从非洲购买能源矿产,但很少有资源拥有权。
当然,资源开发也是中非合作的一部分,但中国更重视的是帮助非洲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企业在安哥拉、乍得等国开展能源合作,就帮他们建立了上下游一体的石油产业体系。
对这一谬论,非洲人的表态最有说服力。尼日利亚《先锋报》近日刊文指出,“与殖民者及西方的新殖民主义不同,中国人告诉我们,蜡烛不会因点燃其他蜡烛而失去亮度,而是让世界变得更加光明”。

4. 中非合作是要与西方对着干?臆测而已!
对日益密切的中非关系,有的西方媒体抱有猜忌心理,认为中非不断加强合作是为了排挤、对抗西方。
这种臆测背后,依然是典型的霸权主义思维。在这些人看来,非洲还是西方的“传统地盘”和“势力范围”。一看到中非加强合作,就觉得是要排挤他们,甚至要赶他们走。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与非洲大陆有过相似命运的中国,又怎会去谋求“主导”非洲?
不同于西方一些人的霸权主义思维,中国对非合作从来都是开放包容的,从不谋求所谓“势力范围”。这些年,中国一直乐见非洲合作伙伴多元化,真诚希望各方多做利于非洲发展的实事,而不是相反。
事实上,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再也不是谁的“地盘”。作为世界政治中的一股独立力量,非洲也不依附于任何大国。除了与中国每三年举行一次中非合作论坛之外,非洲还与美国、法国、日本、印度等主要大国定期举行高峰论坛。
对中国而言,与西方搞好关系,也是外交的重中之重。将中非合作与西方对立起来,实在是一些西方舆论的臆测而已。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