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扎根基层干事,“墩苗”不走过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年轻干部在基层摔打、历练,全面了解和掌握基层状况、化解突出问题和矛盾,是其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之一。实践证明,年轻干部在基层“墩墩苗”,在一线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磨砺自己,甚至多一些“热锅上蚂蚁”般的体验,才能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也才能在今后的从政岁月中行稳致远。
然而,现实中少数年轻干部却把“好经”念歪了。有些年轻干部,看简历有基层工作经历,但并没有经过实实在在的磨练。为了升迁,有的年轻干部打小算盘,只为补基层经历才下基层,将基层工作当作“镀金”良机。这些认识误区,年轻干部不该有,也不能有。
“镀金”心态,辜负组织信任也浪费行政资源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身在基层一线,意味着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直面民生难题和群众诉求。情况多变、问题复杂是基层工作的特点,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具有破解矛盾的魄力和能力,具有耐心细致、体恤民情的品质和情怀。事实上,越是情况复杂、问题丛生,越能锤炼年轻干部的意志品质、增长才干。因此,如果沉下心去,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年轻干部就能在基层这一“富矿”中充分汲取养分,在一线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
正因为此,我们党历来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重点选拔和培养那些有基层工作经验、能力出众的年轻干部。因此,个别年轻干部打起了小算盘:到基层“镀金”、补齐基层工作经历。对他们来说,下基层并非本意,获得提拔才是最终目的。于是,出现了“混基层”的现象。
媒体报道,有的挂职年轻干部虽然到了基层,但基本就待在办公室,忙于写材料、统计报表,成了“表哥”“表姐”,和群众交流少,不了解基层真实情况。有的年轻干部刚从大学毕业,自视甚高,存在优越感,甚至摆官架子,听不得意见,往往眼高手低。有的急于求成、急于提拔,把基层当“跳板”,预设发展路线图,工作中容易盲目决策,一旦一两年“仕途”没动静就焦躁不安,甚至动起了“跑官”的歪脑筋。“年轻干部到了基层,如果不安心工作,老想出显绩,追求‘轰动效应’,就难免心浮气躁,或是‘用力过猛’,反而损害当地群众利益。”重庆市委组织部一名干部表示。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某个地州市郊区县的行政部门,一位省厅的年轻科长下来挂职副局长。为迎接省厅干部下基层锻炼,县局专门举行了欢迎会。在挂职即将满两年时,又为这位副局长举行了欢送会。除了欢迎会和欢送会,平时在单位大院很少见到这位省厅下来的副局长。
这种“名到了、文件到了、就是人不到”的“混基层”现象虽属个别现象,但现实中确有一些年轻干部,人在基层心思却在别的地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干部有了‘镀金’思想,就难以集中精力,甚至不把工作放在心上,得过且过,既辜负组织信任,也浪费了行政资源,在基层干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干部,基层不欢迎,组织上也容不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陈凯龙说。
端正态度,才能在基层站稳脚跟
西部一名受过多年基层历练后成长起来的组工干部说,“通过‘镀金’走捷径,会助长‘跑官’‘要官’的歪风邪气;同时,年轻干部若一心想着‘镀金’,就会错失基层锻炼良机,学不到真本领,势必会给日后的从政之路带来消极影响。”
基层,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因此,年轻干部到基层去挂职锻炼,首先就应摆正心态、端正态度,要带着学习的初衷和目的,向干部群众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而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更不是“到此一游”。
党建专家指出,年轻干部下基层后,需尽快适应环境,和群众打成一片;同时,应加强调研,了解基层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政策之所以落不了地,就是干部对基层情况不了解。好政策不是从抽屉里冒出来的,年轻干部只有多跟群众交朋友,制定方针政策才会接地气、受欢迎。
“有的挂职年轻干部一到基层,情况都还没熟悉,就开始提不合理要求,有的嫌住宿条件简陋,有的嫌饭菜不合口味,有的到老乡家里怕脏,到一线工作怕苦。这样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哪里是来基层磨练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一名干部坦言,年轻干部要想在基层站稳脚跟、干出业绩,首先就得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扑下身子干实事。
“不少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前,刚从大学毕业没多久,容易经验不足,认识不到位,这就要求派出单位在干部挂职前,强化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提升政治素养和政治定力。”陈凯龙说。
严管厚爱,引导年轻干部在基层干事创业
对于一些年轻干部在基层“神龙见首不见尾”,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基层干部向记者分析原因说:有的属于年轻干部自身不上心,不把在基层磨练当回事;然而,也有一些年轻干部另有苦衷,比如,有的上级机关原打算将优秀年轻干部下派到基层部门挂职,却因其工作能力出众而又留在原单位“不放人”,客观上造成了“文件到了人未到”;有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后,不久又被原单位以人手紧张为由抽调回来;还有长期在上级机关工作的年轻干部,提拔前临时被派往基层,“虚晃一枪”很快就回去了……
“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是组织行为,无论是‘不放人’,还是动辄召回,都让干部难以沉下心来在基层工作,甚至助长少数人的‘镀金’心理,这是对年轻干部的不负责任。”陈凯龙说。
赛场选马,优胜劣汰。对于被派往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组织要密切跟踪,及时掌握其工作情况,做到“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如此,既防止少数年轻干部“混基层”,也避免一些水平不够、经验不足、能力欠缺的年轻干部在基层无所作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刘靖北认为,年轻干部派出单位和挂职单位都要强化考核,通过双向考核,加大对下派年轻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考勤考核评价体系,“考核不能‘一刀切’,注重差异化,引导年轻干部在基层干事创业。”
火热的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前往基层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各地要结合干部专业特长和能力大小,从锻炼角度出发,为其安排合适的岗位和工作,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还要让他们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练,要有完整周期。“要把挂职的年轻干部和当地干部一视同仁地对待,让其承担重任、经受历练;同时,鼓励年轻干部直接到基层任职而非挂职,让少数抱着‘镀金’想法的年轻干部没有市场。”甘肃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一般而言,年轻干部工作时间尚短,经历经验相对欠缺,到基层工作面临的问题多、挑战大,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关怀尤不可少。党建专家指出,对于到基层工作、锻炼的年轻干部,组织除了在工作上指导外,还应帮助其解决生活难题,免除后顾之忧,让他们甩开膀子,心无旁骛干工作,在基层一线奉献青春和智慧。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年轻干部 基层 干部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