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画像砖再现南朝牛车出行社会风貌
寻觅消失的遗韵,梦随前行的家园。上世纪80年代初,豫西南农村嫁娶大都借用生产队载运庄稼的木(铁)轮牛车。牛首挂铃彩红,车顶朱茀绣幰,吉祥喜庆庄重。如今,小轿车开进寻常百姓家,而牛车消声匿迹,不见踪影。回望失去的民间文化遗产,难免有些伤感;而静心赏析南朝刘宋墓出土偏幰车画像砖,古风遗韵,弥补缺憾。


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许庄自然村西西隅南朝刘宋(420—477)墓出土一组彩绘平肩舆(轿子)、牵牛、偏幰车出行画像砖,青灰陶质,长方体形,周边起凸棱,长38.7、宽18.9、厚6.3厘米。图1所示彩绘一赭色黄牛,膘肥体壮,四肢有力,作向前奔驰状(前段有断裂痕)。牛目前视,牛角斜向上伸,一耳向后,牛尾部随风飘动。后为一牵牛者身材修长,头戴小冠,身着袴褶,腰束带,双手紧握牛绳,向前奔跑,欲架车为主人送行。图2为偏幰牛车画像砖,长38.7、宽18.9、厚6.3厘米。车厢呈长方形筒瓦盖,车门前半部为长檐遮阳蓬,帷幔弧垂,后开门施帷幔收褶垂坠,蓬两侧斜伸出两个支杆固定于辕。车轮为圆轮辐式,辐条16根。檐蓬下绘一乳白色架辕牛,牛首套络头,颈架车轭。牛躯体健壮,双目圆睁,两耳耸立,扬首举蹄,作奔走状。驭者侧身牛尾轮前,右手执鞭,左手牵牛缰,对牛作呵斥状。考古专家称:“画砖牛为南阳黄牛特征无疑,比韩滉的《五牛图》至少早绘310年。南北朝偏幰车在古文献多有载述,其物状在刘宋墓画像砖可见,此画砖是研究南朝官员乘牛车出行的标本文物。”
“幰”,车前的帷幔。“偏幰车”,即魏晋南北朝盛行的施幔牛车。其车檐蓬顶平稍仰,帷幔遮蔽不碍视线,车厢宽敞高大,内可铺席设几,任意坐卧,养尊处优,肆意游荡。古代乘牛车早有记载,三国(蜀汉)史学家谯周著《古史考》:“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其后少昊驾牛,禹时奚仲驾马。”东汉以前,只有穷人乘坐牛车或运载货物,而身份地位高者则乘驾马轺车。魏晋以降,牛车逐渐受到门阀士族的青睐,乘坐牛车成为时尚。乘牛车等级分为八牛、四牛、二牛、一牛等。通幰车档次最高,车顶自前至后全罩大帷幔;敞篷车,则不罩顶施幔;驾车牛多是选用性情较温和的黄牛。东晋南渡以后,江左牛多马少,盛行牛车。《晋书》载:晋元帝继大统之后,皇帝喜乘牛车,大臣竞相仿效,辅佐晋元帝即位的王导,以丞相之尊,也乘坐“短辕犊车”。《晋书·舆服志》:“通幰车,驾牛,犹如今犊车制,但举其幰通覆车上也。诸王三公并乘之。”《魏书·礼志四》:北魏皇帝出行时乘坐的大楼辇,“驾牛十二”。北魏熙平元年制定车制,庶姓王侯、尚书令仆以下、列卿以上给驾马轺车;正、从一品官及仪同三司至七品官都乘牛车。南朝亦不逊色。尚书令、仆射、中书监、中书令、尚书、侍中、常侍、黄门中、中书、散骑侍郎皆乘驾一牛的轺车进入宫廷办公。即便逝者去了“天国”,也让他乘偏幰牛车,享受生前的时尚风采。乘牛车定制沿至唐宋。《隋书·志·礼仪五》:“正从一品执事官、散官及仪同三司、诸公主,得乘油色朱络网车,车牛饰得用金涂及纯银。二品、三品得乘卷通幰车,车牛饰用金涂。四品以下七品以上得乘偏幰车,车牛饰用铜。”《新唐书·车服志》:“一品乘白铜饰犊车,青油纁,朱里通幰,朱丝络网。二品以下云油纁、络网。四品有青偏幰。”
敦煌莫高窟156窟晚唐《宋国夫人出行图》绘有四辆通幰车;敦煌莫高窟第61窟的宋代“火宅喻”中亦绘有通幰车,车门设在车舆后边,垂遮门帘。车舆前方和两侧开有棂格车窗。车幰上绣有花卉图案,四周垂缀流苏,御者则扶辕步行。邓州南朝刘宋墓出土的偏幰牛车画像砖,再现了墓主人生前乘坐牛车的时尚生活写照!
编辑:杨岚
关键词:牛车 画像 南朝 幰车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