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兴得了的产业 回得去的乡村
70年前,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重建》一书中探讨了一个社会问题——“回不了家的乡村子弟”。他说:“乡间把子弟送了出来受教育,结果连人都收不回。”
70年后,当我们再次提出“乡村振兴”,村庄“空心化”严重,“留不住年轻人”依然是绕不开的问题。
“以前在家没活干,不想待。想趁着年轻多出去走走看看。”谈及离乡的初衷,多数年轻人都会这么回答。
最近几年,这种现象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上证报记者近期在湖南、四川等地调研时,接触到不少返乡就业的年轻人。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能在家乡有份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就愿意留下。
就业和收入从何而来?乡村振兴靠什么?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回答了上述问题:产业兴旺是重点。
春暖燕回巢
一年前,在外打工十几年的隆忠奎回到了老家十八洞村。
“我女儿今年5岁,要开始上学了,我想回来陪她。”1989年出生的隆忠奎即将步入而立之年,和记者交流时这位苗家汉子憨厚的脸上带着些羞涩与不安。
“小时候家里穷,父母都出去打工,我和弟弟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和父母感觉一点也不亲。”谈起回家工作的决定,他语气中似乎多了些坚定,“我当年算是‘留守儿童’,不想女儿和我小时候一样。”
“山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这曾是十八洞群众贫穷窘迫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个苗族聚居的山寨,隶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长期以来,十八洞人或以种几亩田地为生,或外出务工度日,生产生活异常艰辛。
“我从17岁就开始在外打工,去过苏州、温州、宁波等好些地方,在外面待得都腻了,但回家又没有工作。”隆忠奎说。
隆忠奎最终下定决心回家,还是因十八洞村发生的变化。2013年“精准扶贫”的思路在这里首次提出,十八洞村从此声名鹊起,很多企业开始到村里进行产业帮扶。
湖南步步高集团就是最早进入的一家上市公司。2017年10月,步步高集团与十八洞村共同打造的十八洞村山泉水厂正式建成投产。这是当地第一个现代化产业项目。
9月初,上证报记者走访了位于十八洞村大峡谷深处的山泉水厂。山峦林立,雾气缭绕,山涧泉水氤氲着“远看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境……
一栋碧绿色的厂房首先映入记者眼帘。走进厂房,十几名工人正在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前忙碌着。来自十八洞村的山泉水经过水管输送到这儿,经过十几道设备,进行专业沉淀、过滤、消毒、杀菌等处理后,一瓶瓶带着山里冰凉气息的矿泉水就在这里下线。
回到十八洞村的隆忠奎成了水厂的员工,主要负责设备维修。“虽然没有在外打工赚得多,但那种感觉很不一样,回到家里睡觉都特别踏实。”
隆忠奎并不是返乡的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乡村年轻人开始回归。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目前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已超700万人,其中返乡农民工比例超过68%。他们不但充实了劳动力,也带回了开阔的视野、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产业扶持要“量体裁衣”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而产业扶贫是最长效的脱贫手段,也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让产业更“精准”地落地,这是政府和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开始,我们并没有打算在十八洞村建水厂,之前考虑过腊肉厂、米酒厂,但是都达不到条件。”与记者说起建厂的经过,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说,“后来我们发现十八洞村的山泉水水质特别好,最后才下定决心投资。”
这个被王填称为“一号工程”的项目从构思到建成投产,只花了5个月时间。水厂给当地带来的好处非常明显。村里不但以“十八洞村”品牌入股,获得15%的分红权,水厂每年还与村集体保底分红。2017年,山泉水产业分红村集体收入50.18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80元。
同样是产业扶贫的“先锋”,新希望集团也一直在四川大凉山进行摸索,从简单的给钱给物向产业扶贫的方向转变。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西昌公司总经理谢杰对此深有感触。从1995年进入大凉山,到现在已经在当地工作了20多年,他说自己算得上是大半个凉山人。
“以前做扶贫项目,很多是送鸡送猪,或者直接送钱。后来我们开始反思,送东西虽然是一份好心,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贫困状况。脱贫还是要龙头企业用产业去带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谢杰说。
2016年,新希望集团开始实施“新希望1+1”精准扶贫计划,先后在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等8个省份,依托自身产业特点,兴建产业扶贫项目超过20个。截至2018年7月,累计已带动建档立卡户实现脱贫668人,已签约并带动增收1679人,有望在2018年带动超过3000人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近年来,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参与到产业扶贫的行列。沪深证券交易所近期统计了上市公司2017年扶贫工作的信息披露情况,据统计,两市共有854家上市公司披露扶贫工作情况,开展产业扶贫项目超过4300个,投入约208亿元,71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直接帮助超54万人口脱贫。
振兴乡村首在振兴产业
从被“输血”到主动“造血”,乡村也在不断思变、思进。
十八洞村就在“走自己的路”。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规划设计以及道路交通、房屋住宿等的改造,十八洞村吸引的游客越来越多。
隆忠奎的妻子现在村里担任导游。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刚接待完来自湖南常德的一个旅游团。“他们是来进行党员教育活动的。”
这位苗族姑娘骄傲地说,“我们有十八溶洞,洞洞相连,洞内景观奇特,巧夺天工,被誉为‘亚洲第一奇洞’,十八洞村也因此而得名。这些资源都还在开发。”
乡村旅游是十八洞村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村长隆吉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村里每年接待游客40万至50万人次,假如能有更多旅游景点把客人留下来,哪怕每人消费100元,每年村里就能收入四五千万元,“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隆吉龙早些年曾在广东打工,他向记者描绘了该村产业振兴的路径:以乡村旅游为主要产业来带动其他产业,比如把种植业、养殖业、手工艺加工业、劳务输出业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吸引更多人来到乡村,促进乡村旅游向深度发展,带动全体村民在村寨就业,实现整个村寨脱贫致富。
“我们正在搞全村土地入股,集中起来,合理规划,发展休闲观光式农业,互相带动。”他说。
十八洞村的自我“造血”功能逐渐被激活,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80元,5年差不多增加10倍。目前已有100多名村民返乡就业或创业。
“振兴乡村首在振兴产业。”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看来,没有产业的兴旺,就没有理想的就业和收入。没有理想的就业和收入,就不能吸引和留住年轻人。留不住年轻人,乡村就不可能充满生机活力。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强调,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根本途径,把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作为融合的重点产业,把创业创新作为融合的强大动能。
为推动产业振兴,中央及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最新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单列一篇来部署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其中提到,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此外,农业农村部今年相继展开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等行动。
产业兴旺,正在为乡村子弟创造回家的机会,年轻人的回归让乡村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现在村里日子好多了,我想把在外打工的父母和弟弟都叫回来,大家一起努力越过越好。”谈及未来,隆忠奎充满信心。(记者 梁敏 李苑)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产业 乡村 振兴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