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全域旅游让“诗和远方”不再远
国庆长假结束了,经历了7天放松的人们,又开始按部就班回到工作岗位。这个假期,天公作美,除了个别地区有雨雪天气外,全国大部分地区一直是晴好天气,这也让走在路上的人们心情愈发得好。
10月6日,一列动车从甘肃省敦煌市莫高镇的胡杨林旁驶过。 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与好天气好心情相伴的,还有各地纷纷推出的刺激旅游措施。比如,各地次第举行覆盖省市县多个层级的旅游发展大会,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开展旅游资源协作,多地推出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旅游产品等。这些积极的政策措施,极大释放出各市场主体的参与热情,也激发了民众的出行意愿。
特别是,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政策,国庆前夕,多地物价主管部门宣布降低部分国有重点景区门票价格。314个已降价景区中,免费开放景区30个,降价幅度30%以上的29个,景区门票“逢节必涨”的情形得到遏制。热门很热、小众不小的情况越来越得以显现。
早在全域旅游广为人知之前,杭州已有很好的实践,2011年宣布免费开放西湖,成为中国众多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免费开放的地方。几年下来,当地的旅游收入不降反升,占到杭州GDP的12%。撤去了西湖的“围栏”,展现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精彩的杭州。而从今年“十一”旅游消费来看,全国除传统知名的高等级旅游景区仍担纲主力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赴郊野远足、乡村体验、湖泊和森林度假、文化科技场馆等特色小众旅游目的地,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与休闲、野趣与自然、自驾与自在、个性与定制等新型方式。
自从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各地积极响应,主动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举措。而降低门票、改变景区同质化等举措,则成了全域旅游的突破点。这也表明,相比那些仍坚执于门票的景区,全域旅游显然有着更为美好的前景。
旅游从来不是简单的“下车看庙、上车睡觉”,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体验。这中间,既有逃离熟悉、感知陌生的差异化诉求,也有洗涤心灵、澡雪精神的升华诉求。地方政府也好、景区也罢,理应彻底转变观念,全面提升各项公共服务,让每一个人都愿意出去、都能出去,让“诗和远方”不再遥远。从空间向度看,要降低门票价格,扩展旅游区域的边界,更强调差异化的用户体验;从时间维度看,要坚持落实休假和带薪休假制度,逐步从全民集中休假向全民全年分散休假模式转变等等。此外,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也为全域旅游插上了翅膀。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旅游 全域 景区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