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去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13%
去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13% 再创历史新高——专家解读《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本报记者 刘 垠
2017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7606.1亿元,比上年增加1929.4亿元,增长12.3%,增速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GDP的比值)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13%,较2016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10月9日,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其中,两组数据让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所副所长朱迎春眼前一亮:一个是R&D经费增长12.3%,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3%;另一个是,基础研究经费占比进一步提升,增速达到近5年来最高。
“我国R&D经费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速,2013—2016年间年均增长11.1%,2017年增长12.3%,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保持这样的增速难能可贵。”朱迎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也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2017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2.6亿元,增速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最高;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为5.5%,达到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我国R&D经费缘何能在近年保持较快增长?“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了更多研发诉求。企业的拉动作用依然强劲,2017年,其对全社会R&D经费增长的贡献率为78.6%。”朱迎春说,同时,政府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持续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营商环境,积极释放了政府经费对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的导向和带动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R&D经费投入强度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13%。“从世界主要经济体研发投入强度看,中国目前位居第15位。”朱迎春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前期研究发现,R&D经费投入强度和人均GDP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一个国家的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2%,通常人均GDP约在两万美元左右。“2017年,我国人均GDP为8000多美元,在人均GDP相对较低的情况下,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3%,大幅超越与我国处于同一阶段的其他国家。”
《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为5.5%,经费占比进一步提升。在朱迎春看来,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和美国联邦政府相当,但其他国家企业基础研究经费占到其R&D经费的5%,我国企业占了不足1%。当然,这也和企业的发展阶段有关,随着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将会对基础研究投入更多经费,前景依然乐观。
“我国R&D经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从累计量来看差距依然存在,自1991年—2016年,中国R&D经费投入累计量相当于美国同期的20%,日本的44%,德国的90%。”朱迎春说,科技投入有很强的循环累计效应,科技创新效果的显现依赖于长期投入和持续积累。
《公报》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R&D经费投入总量继续保持领先,中部地区R&D经费增速提高显著。记者注意到,《公报》中天津、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4个地区的R&D经费较2016年出现下降,10个地区的R&D经费投入强度呈现下降。
《公报》数据显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保持10.5%的增速,远高于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国家财政科技支出比例已接近60%,但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用于研发活动的比例较低。为此,朱迎春建议,呼吁和鼓励财力较强的地方政府加大对研发活动的资助力度,提高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用于研发活动的比例。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经费 投入 强度


祖拉比什维利宣誓就任格鲁吉亚总统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冰盖发现蓝冰机场选址区
河北省港口提前完成年度计划吞吐量
欧盟重申不会与英国重新谈判“脱欧”协议
俄罗斯圣诞气氛浓郁 莫斯科街头充满节日气氛
美前副总统赞许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努力
新一轮也门和谈就多项议题达成一致
老楼房装上新电梯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