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地灾报告发布:此前存在形变迹象
中新社成都10月14日电 (记者 贺劭清)14日,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InSAR技术研究中心”根据InSAR遥感监测识别,发布了“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InSAR监测分析报告”。报告指出,金沙江白格滑坡区斜坡在发生滑坡灾害前,已存在明显的、可被遥感技术感知和发现的形变信息。

10月11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境内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金沙江断流并形成堰塞湖。灾害发生后,“地质灾害InSAR技术研究中心”第一时间获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了灾情遥感影像解译分析,并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展开了滑前形变探测等工作。
报告指出,从2011年3月4日卫星影像可见,该滑坡区早在2011年之前便存在显著形变,滑坡后壁已经基本连通,滑坡中后部发育多处中小型滑塌。从2015年2月22日影像发现,2011年至2015年滑坡体上变形整体呈加剧趋势,但未发生剧烈的位移变化。从2018年8月29日Planet卫星影像可见,此时滑源区整体变形非常显著,滑坡后壁发生了较明显的整体下错,滑源区中部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滑塌。

“该滑坡为在长期重力作用下处于蠕滑变形中的岩质滑坡,2017年以来滑坡变形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并最终失稳破坏发生大规模滑坡,并堵塞金沙江。”四川省地灾应急专家、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许强介绍,据灾前Sentinel—1卫星数据显示,今年9月4日至10月10日,该滑坡一直在持续变形,到10月10日,整个斜坡体形变特征更为明显,形变量级及范围均有显著增加。
许强指出,灾前ALOS—2卫星提供的2017年7月24日至2018年7月23日的数据也显示,该滑坡在这段监测时段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形变特征,与Sentinel—1卫星得到的形变结论基本一致。
“根据14日上午现场应急调查人员发回的照片,目前滑坡堰塞体已经自然形成了宽约100米的泄流通道,堰塞湖水位已经明显下降,堰塞坝整体溃决的风险已基本解除。”许强介绍,灾害发生后,该中心还联系了意大利COSMO—SkyMed卫星定点开展灾区高分辨率SAR数据采集,计划用16天周期获取堰塞湖坝体4幅干涉图像,密集监测坝体周边斜坡形变动向,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完)
编辑:秦云
关键词:金沙江白格滑坡 堰塞湖 形变


科学家观察到迄今太阳系最遥远天体
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封关验收
俄土伊将推动叙宪法委员会明年初举行首次会议
祖拉比什维利宣誓就任格鲁吉亚总统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冰盖发现蓝冰机场选址区
河北省港口提前完成年度计划吞吐量
欧盟重申不会与英国重新谈判“脱欧”协议
俄罗斯圣诞气氛浓郁 莫斯科街头充满节日气氛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