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大英博物馆称藏品并不都是抢来的 中国网友不买账
原标题:大英博物馆自辩: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抢来的 网友:但大部分是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朱梦颖]大英博物馆曾被屡次诟病其丰富文物只不过是其殖民时代的战利品,且拒绝向各国归还流失文物。
据英国《卫报》报道,大英博物馆10月12日启动“收集历史”月度讲座活动,讲述一些藏品流入该馆的具体历史语境,试图自辩,“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抢来的”。
今年早些时候,艺术史学者艾莉斯?普罗克特举办了名为“不舒服的艺术(Uncomfortable Art )”巡回展览,力图揭露英国收藏的许多世界文化珍宝的殖民主义渊源,其中,就包括大英博物馆。
而大英博物馆的讲座活动,正是要回应普罗克特的批评。
“有各种历史故事只强调殖民主义的一面,导致一些人极为愤怒沮丧。我们正试图平衡一下。”讲座组织者、大英博物馆亚洲展区负责人苏什玛(Sushma Jansari)强调说,“我们很多藏品并非殖民所获;欧洲人获得的这些东西,不是每件都是抢来的。”
这位负责人还说,很多人以为大英博物馆不关心藏品的来源,但其实是误解,有很多人在从事研究,“收藏过程是有各种复杂情况的。”
但大部分中国网友对此并不买账,“不是每一件都是抢来的,但是大部分是”。


网友@蝙蝠侠是我的超人:一个强盗小偷身上有101块钱,被抓之后辩解,你看这1块钱是我自己的,不是每样东西都是抢来的,你们怎么能给我定性为强盗。他们那些国家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双标:宽于律己、严以待人。

网友@阿舞力争今年两位数:嗯,不是你们大英博物馆的人去抢的。但是这些文物是怎么进入欧洲进入英国的呢,呵呵
也有少数网友认真在为大英博物馆提建议,希望大英博物馆可先归还各国的流失文物,展出“复制品”。

网友@披荆斩棘的先生:其实我是有个建议的,英国可以将各国被掠夺的文物归还给各个国家,而其它国家可以制作一件一模一样的物品“赠与”英国,其后可以每隔几年可以让其它国家的文物相互交流展示,让各国的艺术精髓得以在人们面前展现,既丰富了各国的交流也让人民了解对方更多的文化底蕴。
还有网友认为,不管放在哪里,只在乎我们的珍品能被好好保管。

网友@59楼以西:哈哈哈哈哈 不过说实话 我不在乎放在哪里 我只在乎我们的珍品被好好的保管 被更多未来的地球人看到 终有一天一切的一切都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微尘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大英博物馆是西方世界收藏中国历史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
针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公约,在2002年,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过等18家西方著名博物馆发表了所谓的“环球博物馆价值”宣言,反对把包括战争中用掠夺等非正常手段获得的文物和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
编辑:杨岚
关键词:博物馆 大英 网友 大英博物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